ID: 10478461

10、上海弄堂 教案

日期:2025-11-20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4次 大小:476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上海,弄堂,教案
  • cover
上海市二期课改小学美术教材(上教版)教学设计方案 第九册 第四单元 都市景观 课题名称: 10上海弄堂 教学类别: 绘画 课时建议:约1~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平行透视的知识,并观察弄堂的透视现象,学会用线条表现有平行透视形象的弄堂。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和表现过程中,体会弄堂及建筑的透视现象,学习利用透视规律表现纵深感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身边景物的浓郁历史风貌,体验写生的快乐,发现平行透视的美,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平行透视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纵深感与消失点的关系 教学准备: 学具:铅画纸、彩色铅笔等 教具:弄堂照片及学生作品、课件等 作业要求: 基本要求:能运用平行透视的规律,表现有纵深感的上海弄堂。 提高要求:能够运用疏密变化的线条表现弄堂获道路的透视及远近关系,并在场景中有适合的添加。 教学过程: 1、 欣赏与讨论 1、 出示上海弄堂的照片,引导学生欣赏并观察它的特点。 2、 交流感受: ①近处房子与远处房子有什么不同? ②地面有什么变化? ③能找出视平线吗? 2、 感受与体验 1、 通过图片示意,讲授平行透视原理。 2、 教师讲解并示范: 建筑物的墙壁(包括门、窗的直线)一般与地面垂直,在作画时,其线条应始终与画纸的底边垂直;表示纵深感的线条都消失到一个消失点上。 3、 绘画与表现 1、 根据教材中的弄堂图片作画: ① 定出视平线,确定平行与画面的景物高度与弄堂的消失点; ② 根据消失点进行连线; ③ 画细部,要注意近景与远景门窗的横线均指向消失点。 2、 教师巡视指导。 4、 展示与评论 1、 展示作品,小组内交流绘画心得。 2、 学生互评、教师评议。 3、 评价内容: ① 平行透视特征是否符合。 ② 是否能比较准确地表现建筑物的透视现象。 ③ 作品是否有纵深感。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