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 1.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包括( ) 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③人民辛勤的劳动 ④江南地区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2. 史料中对江南地区描述的变化,反映了( ) 西汉时期史料记载 南朝时期史料记载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江南之为国盛矣……一岁或稳(丰收)则数郡忘饥。 A 江南地区的开发 B 北方地区的战乱 C 北民南迁的背景 D 江南商业的发展 3. 有人认为:“三国两晋南北时期,经济长期破坏,政局动荡不安,长期分裂格局,人心涣散,实是我国历史上的黑暗时代,应当完全否定。”这种观点主要忽视了( ) ①民族融合的作用 ②分裂中孕育的统一因素 ③江南经济的发展 ④对外交往的加强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4. 下列各项内容来自于某历史公众号推送的一个学习资源包: ①论文:《我国古代北方作物在南方的推广》 ②图片:《南朝青瓷莲花尊》 ③视频:《北民南迁与水稻生产技术的进步》 ④地图:《东晋形势图》 由此可知,该期推送的历史专题是( ) A 农业的进步 B 政权的更替 C 江南的开发 D 贸易的发展 5. 秦汉时期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落后,西晋末年以来得到了较快发展,其主要原因有( ) 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②南方社会安定 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④南方出现各民族大交融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6. 故土难离的家乡情绪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部分。而东汉末年我国北方人民离开故土内迁,其主要原因是( ) A 政局动荡战乱频繁 B 人口南迁土地荒芜 C 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D 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7. 一个北朝的商人想到江南地区购买丝绸、瓷器等,建议他去( ) A 洛阳 B 建康 C 成都 D 广州 8. 东晋建立之初,江南出现“荆扬晏安,户口殷实”局面的最重要原因是( ) A 东晋统治者的政策开明 B 北方人南迁开发建设 C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D 历代经济发展的积淀 9. 如图内容对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开发产生的影响有( ) ①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 ②南方战乱较少,利于发展 ③带去了北方先进的生产工具 ④传播了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10.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地域广阔,物产丰富),民勤本业(农业),一岁或稔(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的主要表现( ) ①改进犁耕、施肥等技术,实行精耕细作 ②普遍实行麦稻兼作 ③织布、制瓷、造船、制盐等显著发展 ④五岭以南种双季稻⑤建康是当时最活跃的商业大都市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11.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李白的诗句中提到了永嘉五年,西晋都城被攻陷,中原人民大量南迁的情景。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的主要原因是( ) A 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B 南方经济发达 C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D 北方战乱频繁 12. 从东汉至西晋,从边疆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 ) A 匈奴、蒙古、羯、氐、满族 B 匈奴、鲜卑、羯、氐、羌 C 匈奴、蒙古、羯、氐、羌 D 匈奴、鲜卑、蒙古、氐、羌 13. 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的主要表现是( ) ①推广犁耕、施肥等技术 ②实行麦稻兼作 ③双季稻的栽培 ④织布、造船发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如图是西晋末年至南朝时期北方人口迁徙示意图。其人口迁徙( ) A 源于躲避七雄兼并战乱 B 阻碍南北各个民族交融 C 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D 推动经济重心不断北移 15. “王与马,共天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