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486951

2022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单元达标检测(含答案)新人教版必修5

日期:2024-05-1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4次 大小:5298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单元,2022版,必修,人教,新人教,答案
  • cover
单元达标检测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峰起。各学派在提出自己的社会政治主张和人生理想的同时,也在文学艺术方面提出了各自不同的主张。墨家、儒家和道家等,都有着自己的文学观念和思想,对后世产生诸多影响。 墨家尚质,不仅在生活层面主张简朴,在文学上也极力推崇简约、实用的表达方式。韩非子《外储说》载有一段对墨子文学主张的论述:“今世之谈也,皆道辩说文辞之言,人主览其文而忘其用。墨子之说,传先王之道,论圣人之言,以宣告人。若辩其辞,则恐人怀其文,忘其直,直以文害用也。此与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类。故其言多不辩。”墨子之所以反对华丽的言辞,是担心在游说过程中君主只陶醉于文辞,而忽略了游说者的真正意图,以致不能达到游说的目的。这一观点对后世文学的尚质之风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比墨家,儒、道两家对后世影响最大。孔子特别强调文学的政治道德功能,他提出“兴、观、群、怨”说,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实现这一文学主张的具体途径。所谓“兴”,指的是通过文学形象唤起或传达一种社会性的情感,使读者领会某种普遍的真理,最终达到感化教育的目的。所谓“观”,郑玄注为“观风俗之盛衰”。儒家认定,诗歌一方面可以提供对现实生活,主要是对政治实践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提供对诗人的主观态度,即对诗人(或诗歌产生地域的人群)伦理修养的认识。“群”,是使人达到一种社会认同感。《荀子·乐论》说:“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乡里族长之中,长少同听之,则莫不和顺。”也就是说,诗歌和音乐一样,应该成为一个文化共同体的精神凝聚点,应该反映共同体的情感。“怨”为“刺上政也”(孔安国注)。诗歌可以表达诗人的怨恨之情,这种感情往往特指对不良政治的揭露和批判,以及维护理想和政治信念的勇气。“兴观群怨”的文学主张,可以看作儒家的文学纲领,它虽然也注意到了文学在满足社会个体情感等方面的作用,但显然更加强调文学的感悟功用、认识功用、教育功用和批判功用。儒家认为,文学的内容和形式应当并重,要求文艺作品做到“尽善尽美”。但相比较而言,善的思想倾向在儒家看来似乎更为重要。 在道家看来,文学的目的就应该是通过对自然的领悟和回归以实现对现实人生的超越,充分享受生命的快乐。道家推崇人的自然性情,认为只有真性情才有价值。《庄子·渔父》云:“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肯定人的自然性情,反对矫饰、做作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优良传统。 一般说来,儒家鼓励文学走向社会人生,强调文学的政治、教化功能,文学成了中国传统文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重要手段。在形式上推崇端庄雅正、温柔敦厚的风格,讲究规矩法度。道家则主张文学从现实生活中超脱出来,在宇宙自然中寻求个体精神的自由,其内容主要表达由领悟自然而得到的欣喜。在形式上,道家文学既能表现为冲淡、清幽的意境,又能表现为恣意放达的兴味。正是在儒道思想的共同影响下,中国文学才显得意蕴丰厚,摇曳多姿。 (摘编自袁行霈《先秦时期的文学思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诸子百家提出了各自的文学主张,其中墨、儒、道三家对后世的影响最大。 B.诗歌有认识功用,可反映诗人的主观态度,如对弊政的批判、对理想的维护。 C.作者引用《荀子·乐论》中的话,是为了论述音乐应反映文化共同体的情感。 D.文章总结儒、道两家的文学思想,指出儒家鼓励文学入世,而道家则主张出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先概述后分说,主体部分重点论述儒、道两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