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11.1宇宙和微观世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初步了解原子的结构。 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初步了解纳米科学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2.过程与方法 了解人类认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人类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和世界观。 教学重点:体验人类探究宇宙和认识物质组成的过程。 教学难点: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教 具:玻璃、蜡烛、冰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秋天的夜晚,当你抬头仰望繁星满天的夜空,有何遐想?也许,你不禁在心中自问:宇宙到底有多大?有没有边际?据说宇宙里有神秘的黑洞,它又是由什么组成的?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新课教学: <一>、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1、宇宙浩瀚无边,有无穷的秘密等着我们探索。让学生互相谈谈宇宙里有些什么,它们是同什么组成的?有哪些神秘现象。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渴求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交流能力,想像能力。) 2、指导学生观察插图11.1—1,强调宇宙很大。举例说明物质是运动的(包括化学生物方面的运动)。强调物质的客观存在性。 (初步建立学生的物质世界观。) 3、指导学生观察插图11.1-2。 (养学生空间想像能力。) 强调银河系很大,穿过也要十万年的时间。强调地球只是太阳的九大行星之一。 提问:光年哪个物理量的单位?1光年等于多少千米? <二>、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1、举例:分糖。着重帮助学生构建分子的物理模型和概念。 (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概括能力。) 提出问题:糖的颗粒越分越小,如果不断地分割下去,有没有一个限度呢?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想想议议”,引导学生推测原因。 (培养学生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和推理能力。) 2、阅读课本,对“任何物质都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进行讨论,参照图11.1—4思考。 分子:物质保持原来性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三>、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1、思考:水、冰、水蒸气都是由什么分子组成,为什么它们在物理性质上有那么大的区别呢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阅读课本,学生描述插图11.1—6中的类比。 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用分子的概念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让学生了解它们宏观的区别是由于微观结构不同造成的。知道水的状态变化的特殊之处。 3、指导学生列表对比固、液、气三态的宏观区别及微观结构的不同。 <四>、原子结构 抓住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相似这一特点展开,质子和中子能在太阳系中找到对应结构吗 (突出物理学的对称美。) 随着老师对原子结构的介绍,思考它的哪些部分跟太阳系相对应。用乒乓球模拟原子的结构。 <五>、纳米及纳米技术 提出问题:纳米指的是什么? 纳米技术又指的是什么? 生活中还遇到哪些与纳米有关的事物? (了解前沿科技发展状态。了解纳米技术。知道纳米是一个长度单位,了解纳米技术的应用前景。) 小 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内容,并在小组内交流。 板书设计: 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第一节 宇宙和微观世界 一、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二、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有性质的最小粒子。 三、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四、原子结构 五、纳米及纳米技术 作业:P8/1、2、3 后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