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49713

3.3 地域联系2

日期:2024-06-16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0次 大小:4825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地域,联系
  • cover
地域联系 一、【设计思想】 高中地理新课程的设计,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着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学生是地理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素,地理教学活动是为学生组织的,地理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和学生的接受水平来设计,以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作为首要任务。本节课程的设计,力求以高中地理新课标的精神为指导,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出发点,针对不同知识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既利于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又有利于突破难点。本节知识点由于直观性很强,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技术,采用演示法、比较法、读图法等方法较容易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新课标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本节课属于高中人文地理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部分,是必修二较为重要的一节。本章内容共有三部分组成: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工业区位和地域联系,本节是第三节,在人类社会的各种活动中,地域联系是必不可缺少的,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因而教材在前面两节分别介绍了农业和工业这两种基本生产活动之后,安排了地域联系这一节内容。 本节内容(地域联系)分为两大部分:第一大部分主要介绍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及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如交通运输、通信、商业贸易等及这些地域联系方式在生产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等内容;第二大部分则以案例的形式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本节课主要讲授第一部分,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及主要方式这部分内容先举例说明社会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再分别举例介绍交通运输、通信、商业贸易在社会生产各个领域的重要作用及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等交通运输方式的评价与最佳运输方式的选择等。 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不管是工业还是农业,或者是其他人类活动,都离不开交通运输。随着农业商品性生产的发展和工业生产的专业化,以及地域分工合作和相互协作引起的交往日益频繁,全球经济联系得日益密切,国际贸易也日益频繁,交通运输的作用不言而喻,通信的重要性也不断加强。 三、【学情分析】 高一地理内容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不同,注重与实际相结合,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成中为高中地理学习的主要目标。 高一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初中相关知识缺乏,对于本课知识只有生活上的直观认识和间接认识,缺乏科学性理解。本节课在学生原有生活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五种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归纳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的评价,力图引导学生由简单的生活认识和兴趣升华到科学正确地认识与理解最佳运输方式的选择等,形成一定的地理综合应用能力。 四、【三维目标】 高中地理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即高中地理课程设置谋求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的和谐统一,本节课力求达到以下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1.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2.当代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及交通运输的作用 3.通信的分类。 4.商业活动的主要环节。 (2)、理解:1.地域联系的重要性 2.交通运输的重要性 3.通信的重要性 4.商业与城市的关系 (3)、运用:最佳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各种类型的地理图像和影音素材,采用比较和综合分析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把握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及主要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 (2)通过从具体生活、生产实例的讨论入手,理解交通运输、通信及商业贸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深切感受随着地域联系的加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