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主学习任务单”设计 一、学习指南 设计依据 1.课题名称: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第二课《做酸奶》 2.达成目标: (1)通过观察成品酸奶配料表能找出是哪种物质导致鲜牛奶变酸的。 (2)通过观看微课视频,能制作酸奶。 新课程表准指出:为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要求学生通过动手来学习科学,比如做实验,还要与动脑相结合,边动手边思考。 3.学习方法建议:想一想、看一看、做一做、重复观看视频 4.课堂学习形式预告: 课堂检测(组内品尝酸奶,填写评价单)———进阶作业(观看微课视频认识乳酸菌)———协作探究(分组试验:乳酸菌繁殖实验)———展示(演示实验) 二、学习任务 / 通过观看教学视频自学(或阅读教材,或分析提供的学习资源),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一、写出成品酸奶配料有 猜测一下是哪种物质让鲜牛奶变酸的? 二、你能写出制做酸奶的过程吗? 试验器材: 实验步骤: 1 2 3 4 5 任务1是本课需要认知的内容,通过观察成品酸奶配料表知道导致牛奶变酸的物质是乳酸菌.本任务达成目标1 任务2是本课的重点,通过观看视频以及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能自制酸奶从而达成目标2 三、困惑与建议 / / “教学视频规划说明” (一) 规划视频主题 制作酸奶 设计依据 对应支持哪个或哪几个学习任务的完成 支持“自主学习任务单”中任务2 新课程标准指出:利用先进的多媒体创设情境支持学生探究活动。 视频内容构成纲要 介绍制作酸奶的过程 播放时长 2分25秒 / 是否借用他人作品? 如属借用他人作品,请在本栏注明原作者姓名与工作单位 否 (二) 规划视频主题 细菌 设计依据 对应支持哪个或哪几个学习任务的完成 支持“课堂任务学习单”中任务1、任务2 视频内容构成纲要 介绍细菌的三种基本形态、吸收营养物质的方式以及细菌繁殖的特点。 新课程标准指出:通过直观的教学视频,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播放时长 2分14秒 / 是否借用他人作品? 如属借用他人作品,请在本栏注明原作者姓名与工作单位 否 “课堂学习任务单”设计 一、学习指南 设计依据 1.课题名称: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做酸奶》第一课时 2.达成目标:(1)观看微课资料,认识细菌的基本特征从而能够判断出乳酸菌的基本形态、吸收营养物质的方式、繁殖的特点。 (2)分组实验感受细菌繁殖特点。 新课程标准指出: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将抽象的科学概念具象化,有助于学生理解。 3.学习方法: 填一填、看一看、议一议 二、学习任务 / ㈠课始检测 / 1.品尝酸奶:组内互评并填写评价单 评价单姓名 是否制作 互评评价等级:优、良 2.说出是什么物质使鲜牛奶变酸的?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互评能力是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终身学习价值无限。 ㈡进阶作业 / 在制作酸奶和品尝酸奶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吗 2.观看微课视频自学思考完成下列任务: 图片1 图片2 (1)在图片1上用、、分别圈出球菌、杆菌、螺旋菌,图片2中的乳酸菌属于( )。 (2)细菌吸收营养物质的方式有( )和( ),乳酸菌是靠( )生活的。 (3)细菌的繁殖的特点是( ),主要的繁殖方式是( ) 学段目标指出:6年级的学生能基于所学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为了让学生了解原因在此借助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细菌的一些基本特征,从而进一步认识乳酸菌。 ㈢协作探究 / 1阅读以下试验要求分组试验。 实验名称:体验细菌繁殖的速度 实验准备:每组豆子若干、透明塑料杯8个、记号笔1支 实验过程: (1)将透明塑料杯按1———8编号。 (2)在1号杯中放一粒豆子,代表第一代细菌。 (3)在2号杯中放两粒豆子,代表第二代菌,细表示一个细菌分裂成了两个。 (4)在3号杯中放四粒豆子,代表第三代的细菌,表示两个细菌分了成了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