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505

我的空中楼阁[上学期]

日期:2024-05-0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3次 大小:1046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我的,空中楼阁,学期
  • cover
6 我的空中楼阁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鉴赏本文诗的语言和画的结构,体会作者独特的感受。2.掌握文章托物言志的方法,领悟意境美。 二、能力培养目标 1.训练学生通过诵读感受美的能力。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1.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2.提高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通过对文章诗化的语言、绘画结构的赏析把握意境之美。难点:托物言志手法的理解。 解决方法: 1.指导学生反复诵读,文中生动的比喻、对称的句式、排比的语段可背下来。2.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相关问题。3.启发学生调动审美感受,运用联想,深刻理解作品的意蕴。 学生活动设计 1.课前预习,通过诵读,初步感受语言之美。2.分析作者描摹小屋的观察角度。3.积极思考参与课堂记忆。 课时安排: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本文是一篇辞意双美的散文佳作,在学生课前预习完成审美准备的前提下,从语言入手整体感知课文,认识小屋的美好。 二、整体感知 李乐薇:台湾作家,早期肄业于上海大夏大学,后来一直从事文化教育工作。本文通过描写作者心爱的小屋和小屋周围环境,表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小屋的可爱。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导入新课: 读好文章,如饮美酒,久而弥笃。李乐薇先生的《我的空中楼阁》就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令人回味无穷的抒情散文。今天的学习要从鉴赏文章灵巧的表现手法、诗化的语言人手去深刻体会作者描摹事物的独特感受。 2.创设美好氛围,进行配乐朗读。(播放录音) 3.分析观察角度,理出“文脉”,初步感知课文。 观察角度:远望—近看—远眺—仰视—俯瞰 理清“文脉”,山间小屋何以成为“空中楼阁”? 开头,描写小屋“立于山脊———个柔和的角度上”已易使人产生悬空之感;其次,“近看改为远观”,树遮掩了小屋,只看到建筑的线条、屋檐、窗等,颇有“凌空而起”之势;再次,它有无限大的“领空”作“开放性院子”,而山路被称为“空中走廊”;最后点明,夜间小屋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掌握了文脉,理清了观察角度,全文的基本内容就大致清楚了。 4.本文在表现技巧方面的特色 (1)诗的语言 ①两相对应,饱含情致 先请学生划出,再仔细体味。 本文在描写小屋时多用两两相对的句子,如“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示小屋的小巧;……”“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显得淡雅流畅,使景物更具情韵,而且击节而咏,音节和谐,给人强烈的美感。 ②奇特的想象,精巧的比喻 要求学生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细细感受作用与韵致。 a.“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既把山喻成女子描画过的眉毛,又把小屋喻成“眉梢的痣”,不仅点染出小屋的玲珑清新、自然柔和,而且令人产生美好的联想。 b.“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屋向后退了一些”。作者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新奇地将“山”与“花蕊”联在了一起,表现了“山”的“花蕊”之形,传神地绘写了群山这静态之物的动态感,从而产生出良好的艺术效果。 c.“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最为精巧的是将“小屋”喻为“飘过”的“一片风帆”,“掠过”的“一只飞雁”,不仅使静止的景物显得楚楚动人,更令读者由此延伸出无穷的遐想来。 (2)画的结构。优秀的散文往往采用画的表现手法。《我的空中楼阁》也是这样。 ①工笔的运用 作者在描摹小屋之美时,常常用极其细致的笔触,运用人与物的距离,人物的视距变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