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0509545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经济生活 第3单元 收入与分配(课件+练习)(共14份打包)

日期:2025-05-25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7次 大小:1369701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高中,14份,练习,课件,分配,收入
    逻辑脉络:本单元从分配环节入手,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理性认识社会公平,正确处理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财政、税收的相关知识。 知识结构:本单元在前两个单元分别阐述“生产什么”和“如何生产”问题的基础上,通过收入与分配的学习,进一步阐述“为谁生产”的问题,与前两个单元紧密相连,环环相扣,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环节。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认同我国的分配制度;认同我国的财税体制。 科学精神: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 法治意识:税收法定原则;依法纳税。 公共参与:运用各种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同违反税法的行为作斗争。 第一框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学 习 任 务 核 心 素 养 1.描述与分类: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按要素分配。2.解析与论证: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意义和地位;按要素分配的意义。3.预测与选择: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4.辨析与评价:区分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区分各种生产要素分配。 1.政治认同: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制度,增强对我国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制度的认同。2.科学精神:正确认识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的作用。3.法治精神:依法保护产权,调动各种要素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4.公共参与:杜绝好逸恶劳思想;积极投入各种生产要素,增加个人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1.我国的分配制度 (1)内容: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原因 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②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了分配制度必然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一分配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判一判] 我国当前的分配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  ) 提示:错误。不能将分配原则等同于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1)范围: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范围内。 (2)对象:个人消费品。 (3)尺度: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判一判] 按劳分配的前提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因此公有制范围内的分配方式都是按劳分配。 (  ) 提示:错误。在公有制基础上进行的分配不一定是按劳分配。如公有制经济条件下,劳动者的福利性分配和社会保障收入就不属于按劳分配。 3.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1)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 (2)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3)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4.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 (1)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2)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5.按劳分配的地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生产要素的种类:包括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 [判一判] 非劳动收入一定是剥削收入。 (  ) 提示:错误。非劳动收入是相对于劳动收入而言的。目前,在我国的非劳动收入中有的是剥削收入,例如在私营经济中的非劳动收入就是剥削收入。但居民投资于储蓄、购买股票、债券等获得的收益是非劳动收入,不是剥削收入。 2.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意义:健全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想一想] 科技人员获得的收入属于哪种分配方式? 提示:关于科技人员的分配形式这一问题,我们应做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