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55032

语文:声声慢(苏教版必修4)(共24张PPT

日期:2024-05-2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0次 大小:61503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语文,声声,苏教版,必修,24张,PPT
  • cover
(课件网) 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南渡之前,李清照多写闺情相思,明快妍丽;南渡之后,则多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沉哀入骨,词情凄黯。 婚后不久,赵明诚即远行,李清照便写下了《一剪梅》寄给丈夫。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红艳的荷花已经凋残,玉席生凉,轻轻地提起罗裙,独自来到木兰舟上。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云中可有谁寄来书信?一排大雁已经飞走,西楼满是清冷的月光。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花已飘落,流水也悠悠流走,同是一种相思,分成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上眉头,却下心头。 这种闲愁实在无法消除,眉上愁云刚消,却又上了心头。 一剪梅 李清照 荷花凋谢 船的通称 诗词中常以月圆代团圆 《一剪梅》上片主要写女词人的独居生活,下片由以抒情为主,全词主要抒写作者的寂寞相思之情。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绿肥红瘦”是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 作者寓情于景,融情于物,表达对春光的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讲离愁,讲孤寂,讲悲秋,李清照的《声声慢》当推榜首。 孤独与思念是人类的基本情绪之一,睹物思人、触景生情是人本能的思维联想。能把这种心理感受透彻明白地传达出来,激起他人的精神共振,自然是文字妙手。在此,李清照可谓大家。一片落叶,一声雁叫,一滴秋雨,一柄青灯,李清照都能点石成金,赋予它浓郁的感染力。李清照的《声声慢》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风格和错落和谐的韵律节奏营造了一种化不开、驱不散的孤独失落氛围。读着它,我们似乎听得见阶前滴雨,长天孤雁,看得见梧桐落叶,昏黄孤灯。无疑,这是一种凄厉的美。 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和着血泪写下的千古绝唱。 如同是丢失了什么,我在苦苦寻觅。只见一切景物都冷冷清清,使我的心情更加愁苦悲戚。忽冷忽热的天气,最难保养身体。虽然喝了几杯淡酒,好无法抵挡傍晚时秋风的寒凉。正在伤心的时候,又有一群大雁,向南飞去。那身影,那叫声,却是旧时的相识。满地上落花堆积,菊花已经枯黄殒落,如今还有谁忍心去摘?守着窗户独坐,孤苦伶仃,怎样才能挨到入夜?在这黄昏时节,又下起细雨,梧桐叶片落下的水滴,声声入耳,令人心碎。此情此景,又怎是一个愁字概括得了?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不妨看作她一生忧患经历的总结。词人以铺叙的手法,通过晚风、归雁、黄花、梧桐、细雨这些意象,表现秋日黄昏寂寞愁苦的心境。词中所写的愁,由于以国破家亡的具体生活为背景,包含着深沉的内容,与一 般无病呻吟的悲秋之作不可同日而语。充分发挥声律音调的表现力,是这首词的一 个突出特点。开头的七组叠字,分三个层次写出词人的动作神态、外部感受和内心愁苦,由表及里,层层递进,而且多用声音比较压抑低沉的字,“一字一泪,都是 咬着牙根咽下”(梁启超语)。全词字音的选择和组合,也体现出明显的压抑感,具有特殊的音乐效果,真切地传达了词人内心的忧郁和沉痛。 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 寻寻觅觅,恍有所失,不但无所收获,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反倒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 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