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0562750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拟行路难》教学实录

日期:2025-01-1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28次 大小:3343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拟行路难,教学,实录
  • cover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视频,朗读者郎平《人生》导入:“人生应该是这样,专注攫取更多的领地,得到更宽阔的视野。”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只要你积极努力进取,就能收获。李白面对人生的挫折,喊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积极,苏轼面对挫折喊出“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屈原面对挫折喊出“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其余心之可惩”的坚持,面对人生的坎坷,有个人却只能“踯躅不敢言”,他是谁呢?今天我们来走进他的诗歌。 初中时我们学习过李白的《行路难》,请尝试背诵这首诗。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本是乐府杂曲,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之意。) 提问:本诗哪些地方提到行路难 明确:“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提问:此处“行路难”仅仅指交通阻塞吗 明确:还指人生道路,具体说坎坷就是作者做官、施展抱负的政治之路不平。 提问:面对此种境况,作者也曾“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可是作者最终的选择是什么 明确:面对困境,仍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未来可以乘风破浪直济沧海。 《行路难》虽为精品,但借用“行路难”这一乐府旧题来写诗的,李白并非第一人,他之前还有一位诗人鲍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拟行路难》,比较两篇作品的异同,并从中领悟鲍照对唐代诗歌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2.《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前四句中,其中鲍参军是鲍照,杜甫用鲍照的诗作成就来赞扬李白,可见对鲍照的评价之高。鲍照的诗是什么样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走进他的作品,了解他的人生,感悟他的诗情。 3.解题:行路难,乐府旧题,主要是抒发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的感情。有些学习汉魏乐府的作品的题前多冠一“代”或“拟”字,拟,摹仿。 二、读,与诗人相通 1.全班齐读诗歌,用诗中的一个字来概括诗人的情感,找出文眼———愁。 2.学生自由读,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愁,并读出作者的“愁”情。 3.请学生示范读,读出作者的“愁”情。 三、翻译 1、翻译———理解诗歌内容(请逐行把诗句翻译成现代汉语,理解诗的内容); 2、情感———把握诗歌感情基调(请体味诗的感情基调,抓关键字,如“愁”“酒”“难”“踯躅”等,明确感情基调:愁/叹/不平)。 四、以意逆志———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 1、整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诗眼? “愁” 2.诗人是如何渲染“愁”情的? ⑴前四句中直言诗人之“愁”的是哪句?———安能行叹复坐愁”。此句是互文句,所以作者“愁”的具体表现是“行、坐”都“叹、愁”。 想象一下诗人愁到了何种程度?浓重、无法排解。这愁绪如此浓重,令诗人坐卧不宁、寝食难安,却又挥之不去、排解不开。 ⑵后四句中,作者借助哪些方式来排解“愁”情? ①“酌酒”;②歌唱《行路难》;③怒吼“心非木石岂无感”。 ①酌酒原为排遣愁绪,然而满怀郁结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种种不平在心头激荡。 ②诗人趁着酒意击节高歌,唱起了悲怆的《行路难》,欲将一腔悲愤倾泻而出。但是因为太过悲痛,连歌也唱不下去了。只能再举杯酌酒消愁,结果只能是愁更愁。诗人借酌酒和歌唱《行路难》来排解愁情,依旧愁更愁,可以说是“愁之解”,无可排解、压抑郁闷。 ③诗人情感郁积到极点,不禁悲愤地大吼一声:心非木石岂无感。由前面“安能行叹复坐愁”的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