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0563179

20*创造宣言 课件(共62张PPT)

日期:2025-11-1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3次 大小:377080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创造,宣言,课件,62张,PPT
  • cover
(课件网) 创造宣言 新知导入 你有创造力吗? 下列算式成立吗? 1.1+1=24 2.3+3=2 3.9+3=1 4.30+30=1 5.8+16=1 这些算式,在一般情况下,是不成立的,可是我们换一个方式来计算,它就成立了。 (1年+1年=24个月) (3个月+3个月=2个季度) (9个月+3个月=1年) (30分钟+30分钟=1小时) (8小时+16小时=1天) 以上这些答案都是正确的 自信是成功的必备素质,如若你都不相信自己了,又怎么指望别人会相信你。在创造力方面,如果你能充满自信,那么相信你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让我们自信满满地发出宣言吧:我相信我能行,我相信我会创造奇迹! 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教育家。他终身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探索中国人民教育的新路。他在实践中创立了“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为中心的教育理论,被誉为“人民教育家”。 走近作者 主要作品有《中国教育改造》《中国大众教育问题》等。 走近作者 创造宣言 陶行知 读读写写 中伤( ) 遁词( ) 鲁钝( )懦夫( ) 豢养( ) 灌溉( )画龙点睛( ) 自暴自弃( ) 山穷水尽( ) 走投无路( ) 读读写写 中伤( ) 遁词( ) 鲁钝( )懦夫( ) 豢养( )灌溉( )画龙点睛( ) 自暴自弃( ) 山穷水尽( ) 走投无路( ) zhònɡ dùn dùn nuò huàn ɡuàn ɡài jīnɡ bào qiónɡ tóu 懒惰( ) 繁殖( ) 字词补充 zhí duò 解释词语 1.诬陷别人使受损害。 ( ) 2.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 ) 3.因为理屈词穷而故意避开正题的话。 ( ) 【画龙点睛】 【遁词】 【中伤】 解释词语 4.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 ) 5.山和水都到了尽头,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 ( ) 【自暴自弃】 【山穷水尽】 议论文知识点回顾 议论文三要素: 论据类型: 论证方法: 论证方式: 事实论据 理论论据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正面与反面) 道理论证(引用论证) 、比喻论证  立论 驳论 论点 论据 论证 驳论方法 (1)驳论点法(2)驳论据法(3)驳论证法 批驳方式 先破后立、边破边立、先立后破 整体感知 1.文章中有作者的正面观点吗?如果有,是什么? 2.文章题为《创造宣言》,那么作者的宣言是什么? 1.文章中有作者的正面观点吗?如果有,是什么?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11段) 2.文章题为《创造宣言》,那么作者的宣言是什么? 作者在文章结尾,充满激情地道出:“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16段) 3.自由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层次。 第一部分(1):开门见山,发出“让我们继续创造”的宣言。 第二部分(2~4):正面阐述教育者的创造在于创造出真善美的人及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 第三部分(5~12):列举事例,批驳人们不愿创造的错误认识,阐述“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并发出不要轻视点滴的创造的号召。 第四部分(13、14):引用“东山樵夫”的故事,阐述失去创造力后的可悲下场。 第五部分(15、16):发出呼吁———勇于创造。 合作探究 1.本文属于驳论文,作者主要针对哪几种错误观点来进行反驳?作者是怎样对错误观点进行批驳的? 2.作者所举的“不能创造”的五种借口是从哪些角度出发提出来的?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3.阅读课文第四部分,说说文章引用“东山樵夫”的故事表达了什么观点? 4.文章最后一段引用罗丹的话有何作用? 1.本文属于驳论文,作者主要针对哪几种错误观点来进行反驳?作者是怎样对错误观点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