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怀疑与学问 新知导入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赏析】这首诗一方面强调了做学问要坚持不懈,早下功夫;另一方面,特别强调了做学问的诀窍,那就是不能满足于字面上的意思,而要躬行实践,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诗人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这符合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诗人寓理于教,旨在激励儿子不要仅仅满足于书本知识,而应在实践中验证所学知识从而获得真知。 顾颉刚(1893—1980),字铭坚,江苏苏州人,历史学家。他是我国“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学说,也是我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 走近作者 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部,历任厦门、中山、燕京、北京、云南、齐鲁、中央、复旦、兰州等大学教授,中山大学历史语言研究所主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主任等职。1949年后曾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著有《秦汉的方士和儒生》、《三皇考》、《史林杂识初编》、《孟姜女故事研究集》等。1980年12月25日因病逝世,享年87岁。 本文选自《宝树园文存》卷三(中华书局2011年版)。1922年,顾颉刚先生到上海任商务印书馆编辑,这段时间他与胡适和钱玄同通过信件讨论群经辨伪问题,开始复兴历史上的疑辨运动,并把儒家的辨伪变成历史家的辨伪。在1923年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学说,引起了一场古史大论战。1926年,顾颉刚把论战双方的文章收集起来,编成《古史辨》第一册,于是,中国史学界出现了一个以“疑古”为旗帜的古史辨派,《怀疑与学问》即为此段时间所作。 背景链接 读读写写 凶险( ) 视察( ) 轻信( )虚妄( ) 盲从( ) 折扣( )流俗( ) 墨守( ) 停滞( ) 不攻自破( ) 读读写写 凶险( ) 视察( ) 轻信( )虚妄( ) 盲从( ) 折扣( )流俗( ) 墨守( ) 停滞( ) 不攻自破( ) xiōnɡ chá qīnɡ wànɡ mánɡ zhé sú mò zhì ɡōnɡ 塾师( ) 程颐( ) 譬如( ) 腐草为萤( ) 字词补充 yínɡ pì yí shú 解释词语 腐草能化为萤火虫。 ( ) 没有事实根据的。 ( ) 不用攻击,自己就溃败了。多形容观点、情节等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责问。 ( ) 【腐草为萤】 【虚妄】 【不攻自破】 识别虚假的,去掉无事实根据的(多指理念或学说)。 ( ) 旧时指学问渊博的著名学者。( ) 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 【辨伪去妄】 【大儒】 【流俗】 1、表达方式: 2、三要素: (1)论点: 议 论 论 点、论 据、论 证。 作者的见解和主张。 ①一个中心论点。 ②有的有几个分论点,用来补充证明中心论点。 文体知识回顾———议论文 议论文常识简介 2、三要素: (2)论据: (3)论证: 提出论点的理由和根据。 ①事实论据: ②道理论据: 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 名人名言、谚语、古代文献、经典著作、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 论证 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论证方式 立论 驳论 立论是对一定的事件或问题从正面阐述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论证方法。 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和问题发表议论,揭露和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见解或主张。 常见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 ①举例论证: ②道理论证: ③比喻论证: ④对比论证: 典型事例。 经典著作的精辟见解、名人名言、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引用论证(引证)) 打比方。 正反相互对立的事物比较。(正面论证和反面论证) 引用论证 引用论证:“道理论证”的一种,引用名家名言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