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57144

江苏省扬州市安宜高级中学高二A部语文《燕歌行从军行》导学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3次 大小:1711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江苏省,州市,安宜,高级中学,高二,语文
  • cover
班级: 学号:__ _ _ __ 姓名____ _____ 《燕歌行》《从军行》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边塞诗的特点和风格。 2、深入理解诗作所表达的感情和主旨。 3、赏析诗歌的艺术技巧。 【重点难点】 1、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 2、赏析艺术技巧。 【前置性补偿】 一、知识链接 1、什么是边塞诗 边塞诗兴盛于唐代,与田园诗恰成对比。其兴起的原因,由于唐代国力强大,不断拓展疆域,许多青年投身塞外,同时有若干仕途失意的文人,把立功塞外视为求取功名的新途径。而塞外的风光迥异,黄沙、孤城、衰草、胡尘、羌笛、边月,种种新的生活经验与不同的视野,刺激了写诗的灵感。它以歌咏边塞风光和描写边塞生活为主。 其中主要的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王翰等。以岑参、高适为最著名,故又称岑高诗派。 2、边塞诗常用词语 从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 从地名和民族名看: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 从景物看: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鹰、箭、马, 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 感情特点:豪迈、豪气、豪情、报国之志、杀敌豪情、昂扬精神 3、 边塞诗思想内容分类 ①抒发报效国家、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 ②赞颂边疆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奉献精神; ③状写将士的乡愁、家中亲人(妻子)的离恨; ④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控诉战争的残酷,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 ⑤描摹塞上绝域的奇异风光,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 ⑥注意矛盾心情:慷慨从戎与久戎思乡、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痛恨庸将与献身精神等的矛盾。 4、边塞诗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烘托。 5、边塞诗风格奔放雄伟,慷慨激昂,以气象雄浑见长;语言有的豪放旷达,有的雄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 6、边塞诗名句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7、了解作者和“初唐四杰” 杨炯是华阴县(今陕西华阴)人。高宗显庆六年(公元六六一年),被举为神童,送入朝廷,授校书郎,才只十一岁。永隆二年(公元六八一年),为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他也和王勃一样,自以为有才,对人态度傲慢,武则天当政时,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三年任满,改任盈川县令(今四川筠连县),卒于任所。后人称他为杨盈川,他的诗文存于今者,称《杨盈川集》。杨炯以边塞征战诗著名,所作如《从军行》、《出塞》、《战城南》、《紫骝马》等,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气势轩昂,风格豪放。 从唐高宗到武后初年,中国诗坛上出现了四颗光辉闪耀的新星--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类似的人生经历,杰出的创作才华,功力近似的诗文创作,令四位新星的名字紧紧地联结在一起,被人称做“四杰”或者“四才子”,文学史上称他们为“初唐四杰”。 他们的诗歌,从宫廷走向人生,题材较为广泛,风格也较清俊。代表作品如: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五律)、名文《滕王阁序》,著有《王子安集》;杨炯 《从军行》;卢照邻《长安古意》;骆宾王 《在狱咏蝉》,另有著名的《讨武檄》,作品集为《临海集》。 二、预习检查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燕歌( ) 摐金伐鼓( ) 旌旆( ) 逶迤( ) 单于( ) 碣石( ) 塞草腓( ) 校尉( ) 戍守( ) 玉箸( ) 蓟北( ) 功勋( ) 2、解释加点字词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 胡骑凭陵杂风雨 大漠穷秋塞草腓 死节从来岂顾勋 玉箸应啼别离后 宁为百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