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608167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件

日期:2024-05-0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2次 大小:1015935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7课,隋唐,制度,变化,创新,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让我看看 现实主义 乐天 香山居士 长恨歌 诗王 琵琶行 唐朝 建立 贞观 之治 贞观 遗风 开元 盛世 唐朝 灭亡 安史之乱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 唐·白居易《句》 壹———少年得志 800 进士登科 806 任进士考官 772 生 材料 王徽之,书圣王羲之第五子,最高官至黄门侍郎(门下省副长官),曾在车骑将军桓冲军中任职。一次桓冲问他在什么部门任职,答曰:“不清楚,常见有人牵马进出,我想不是骑曹,就是马曹吧。”桓又问:“你部门有多少匹马?”答曰:“我又不喂马,怎么知道呢?”再问:“马匹的死亡率高吗?”答曰:“未知生,焉知死?” 王徽之行事如此任性随意,为何还能身居高位?在其位而不谋其政? 选官制度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选官权 选拔方式 选拔标准 选拔范围 中正官 推举 世家大族为主 家世道德才能 隋唐以前选官制度的演变 隋文帝 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隋炀帝 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 武则天 扩大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了武举和殿试 唐太宗 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 唐玄宗 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 选官制度的演变 选官制度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选官权 中正官 选拔方式 推举 选拔标准 家世道德才能 选材范围 世家大族为主 中央政府 考试 士族、庶族 考试成绩 时期 制度 方式 标准 选拔权力 夏商西周 战国至秦朝 汉朝 三国两晋 南北朝 世官制 世袭 血缘 贵族集团内部继承 军功爵制 中央任免 军功(才能) 中央 隋唐至明清 察举制 自下而上推荐 品德和才能 地方官 九品中正制 初家世道德才能后门第 中正官 评定授官 门阀士族 科举制 考试 才学 中央 古代选官制的演变 加强中央集权 材料 (科举制度)“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提供了个遥远的榜样“。 结合教材P39页学思之窗的材料,说明科举制的进步之处。 材料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汪洙《神童诗》 促进了社会公平 扩大了统治基础 激励了向学风气 提高了文化素质 贰———宦海沉浮 昔为凤阁郎,今为二千石。 ———唐·白居易《咏怀》 772 800 806 808 821 842 进士登科 任进士考官 左拾遗 中书舍人 刑部尚书致仕 生 中书省(起草) 门下省(审核) 尚书省(执行) 兵部 吏部 礼部 工部 户部 刑部 皇帝 最近有女眷反映,宫中女厕不够啊! 男厕太多,增加女厕! 没毛病 开干! 欧了 【情景再现】假如当时皇帝得知有女眷反映宫中女厕不足的情况,在三省六部制的中央官制下将会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草拟 审核 执行 时期 西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武帝前 武帝后 中枢机构 权力分配 趋势 三公九卿 中外朝制 三省制 三省六部制 丞相集决策、行政、用人、审议和司法于一身 中朝决策,外朝执行 三省共同辅助决策 中书起草诏令、门下封驳审议、尚书执行 削弱相权 加强皇权 宰相权力 不断分化 小结:古代中枢政务机构演变 叁———忧国忧民 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 ———唐·白居易《重赋》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唐·白居易《卖炭翁》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白居易 以人丁为依据的人头税即丁税 以田亩为基础的土地税,即田税 以成年男子为基础的徭役和兵役 百 姓 国 家 纳税 维持国家运转 百姓缴纳的赋税给国家提供资金。国家用其养兵卫国、赈灾、修建工程、支付官员工资等维持国家运转,为百姓创造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百姓与国家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保国安民是上位者应尽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