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617914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一 混合运算1.3 过河 教案(表格版 2份)

日期:2024-06-20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6次 大小:69934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数学,小学,北师大,三年级,上册,混合
    北师三上第一单元《混合运算》 第6课时 过河(2) 课题 过河(2)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教材在编排上,突出了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考过程,真实呈现了学生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交流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引用小括号的必要性,并从中自然地感受小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的奇妙作用。 学情分析 一个算式里既有加或减,又有乘或除,还带有小括号,对学生来说是很陌生的,尤其是小括号具有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就更加抽象,难以理解。 教学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考过程,真实呈现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交流、思辨过程中初步体会引用小括号的必要性,并从中自然的感受小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的奇妙作用。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 教科书第9-10页 教学目标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掌握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通过“乘车”的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试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探索小括号的运用过程,能利用小括号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学案 一、创设情境。 师:今天我们计算下面两道算式,5×(36-29) ;(46+17)÷7 ,这两道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 生: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课件出示:计算过程。 二、探究新知,经历过程 1.出示例题 说一说至少需要多少辆小车? 同学学们可能会说,一共有70人,大车限乘46人,坐满大车后还剩多少人? 小车限乘8人,剩下的人都做小车,需要多少辆? 可以先求剩下的人数,然后再求需要小车的数量。 可列式子为: 解决问题 1. 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余下的钱可以买多少本日记本? 混合运算的顺序为: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三、达标检测 课堂练习 (42-24)÷6 =18÷6 =3(条) 答:至少需要35条。 (1) (100-64)÷6 =36÷6 =6(袋) 答:剩下的钱可以买6袋面条。 (2) 19-4×4 =19-16 =3(元) 答:果汁每瓶3元。 (3)20元买2袋面条,还剩多少钱? 20-6×2 =20-12 =8(元) 答:还剩8元。 3.加上小括号,使下面的算式成立。 15 - 6 ÷ 3 =3 2 × 5 + 3 =16 15 ÷ 6 - 3 =5 4.笑笑买了一种糖,付了20元,找回2元。她买的 可能是哪种糖?买了几袋? (20-2)÷2=9(袋) (20-2)÷6=3(袋) (20-2)÷9=2(袋) 四、课堂小结 你都学会了那些知识 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五、教学板书 过河(2) 剩余人数:70-46=24(人) 需要多少辆车:24÷8=3(辆) 综合算式:(70-46) ÷8 =24÷8 =3(辆) 答:至少需要3辆小车。 六、教学反思 本课重点在于运用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在落实中,要注意学生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的结合,比如在教学解决:至少需要多少辆小车?这一问题时,因为是学生初步接触,小括号能够改变运算顺序,所以要注意学生的合作学习,弄清题意,先探索分步解决的方法,在由分步算式过渡到综合算式,这样学生就懂得了综合算式中小括号的作用,从而也就懂得了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认识了有小括号的综合运算方法。本课对于学生来讲,认知障碍不大。重点关注运算顺序的书写。明确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小括号的用法。 在教学时注意教导学生:书写时注意不算的要直接落下。在教学过程重点让学生通过动手计算、多说等活动掌握运算顺序。 ( 第 1 页 共 4 页 )北师三上第一单元《混合运算》 第5课时 过河(1) 课题 过河(1) 课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