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0625796

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6.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教案

日期:2024-11-23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9次 大小:489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必修,生活,哲学,人的,认识,从何
  • cover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一、理论基础和依据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它是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即实践把人的目的、知识、能力等本质力量对象化为客观实在,创造出一个属人的对象世界。与动物本能、消极适应自然的活动不同,作为人的特殊的生命活动形式的实践,具有客观实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的基本特征。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人在实践中维持自己的生存,人也通过实践,创造、生产人的社会联系、社会本质,使自己成为“社会存在物”,最终人在实践中,把自己与动物界区分开来,成为“能动的自然存在物”。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认识发生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结合起来,从实践出发,认为以工具性为主要特征的劳动在认识的发生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首先,劳动实践的发生和发展为人类认识活动的发生和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其次,实践活动促进了人脑的发展,并通过这种活动在人脑中的内化,产生了人所特有的认识结构和图式,形成了人的认识能力。最后,实践活动促进了人的交往及语言、符号的产生和发展,使人的认识活动获得了不同于生物遗传的社会遗传方式。从认识的发生和发展历史可以看出,人的认识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的。 实践提供了认识发生的基础,这在某种意义上只是认识形成的“外在因素”,认识的“独立”发展是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活动不断深化的过程。认识的过程,第一步,是开始接触外界事情,属于感觉的阶段。第二步,是综合感觉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认识开始于经验———这就是认识论的唯物论。认识有待于深化,认识的感性阶段有待于发展到理性阶段———这就是认识论的辩证法。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认识真理的唯一标准。哲学史上,对人能否认识世界、能认识到怎么样的程度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认为人的认识能力的形成,取决于人所特有的实践活动,认识的本质是在实践基础上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的活动。实践决定认识的形成和发展,实践是认识的源泉,人类的一切认识活动归根到底都来自实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需要推动了人类认识的产生,实践的水平提供了认识的可能性和条件,实践的发展促进了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的辩证法:就认识的基础和来源而言,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就认识的功能和作用而言,强调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就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而言,强调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二、课标要求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内容要求:1.2 了解人的实践活动的特性和作用,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教学提示:以“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为议题,探究“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可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讨论如何在实践中获得和深化认识、追求真理。可着眼于正确结论的形成,讨论“第一手材料”和“第二手材料”的不同作用。 三、学情分析 从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看,学生在学习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后,基本具备了学习本框的相关知识和经验。学生初步具有哲学思维,但由于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不多,其实践活动更多仅是发生在校园内的如处理同学关系的实践,迈入社会大课堂的实践比较缺乏,因此会对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理解较为困难,运用哲学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因此需要创设更多真实的情境。 从认知发展看,高中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参与感比较强,具备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