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641

师说[上学期]

日期:2024-05-1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5次 大小:308741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师说,学期
  • cover
课件24张PPT。作者:韩愈师说作者韩愈(768~824)韩愈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 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县)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韩愈为韩昌黎,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他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以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文学常识《师说》选自《昌黎先生集》。韩愈,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列唐宋八大散文家之首,唐宋八大散文家为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古文”的概念是韩愈提出来的,是一种与内容空洞、重视词藻、堆砌典故、讲究对偶的骈文相对立的散文。它以儒家思想为基本内容,取法先秦两汉散文文法。“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如《马说》、《捕蛇者说》、《爱莲说》、《师说》等都属于这一种文体。古文运动 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 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本文第4段他赞扬李蟠“好古文”,就是指爱好他们倡导的那种古文。韩愈用他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鼓励和指导后进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由于他对古文的倡导,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韩愈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柳宗元写作背景 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韩愈写《师说》的社会背景,可以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的一段话里看出。柳宗元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做《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由此可见,韩愈作《师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是难能可贵的。 字词注音句读(d òu) 或不焉(fǒu ) 经传(zhuàn ) 从师(cóng) 读书(dú) 不能(b ù ) 传道(chuán ) 从容(cōng) 聃(dān) 蟠(pán) 苌弘(cháng) 近谀(yú) 贻(yí) 冉(rǎn) 潘(pān) 长幼(zhǎng) 须臾(yú) 怡(yí)通假字传道受业解惑 或不焉,或师焉“受”通“授”,传授。“不”通“否”。通假异读阅读、思考、讨论找出文中古今异义的词找出文中一词多义的词 找出文中词类活用的词 找出文中的特殊句式阅读思考题 读懂全文,简析文章内容内容简析第一段:在正面阐述中提出论点。 古之学者必有师 人非生而知之者从师的必要性第二段:从批判反面现象中阐发论点。 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第三段:以历史名人为例,进一步论证观点。第四段:说明写作本文的缘由。内容深究文章第二段中“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一句,按平直顺序可改为: “句读之不知,或师焉;惑之不解,或不焉。”“句读之不知”,“或师焉”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上承下连小学“惑之不解”,“或不焉。”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上承大遗下连与“吾未见其明也”句相呼应的两个字是惑矣说理严密找出古今异义的词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特殊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译为㈠用来……办法(方式、工具、依据等);㈡……的原因(或缘由)。(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无贵无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