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0651094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1.3馒头发霉了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29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9次 大小:343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青岛,三制,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
  • cover
《馒头发霉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科书选择生活中常见的馒头发霉现象作为这次活动的主要内容,目的是想让学生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对馒头发霉原因的探究,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在探究中走进真菌世界,在设计对比实验、对实验现象进行定时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而认识真菌世界。 学情分析 真菌无处不在,充满潮气的食品、湿漉漉的树皮、带有露水的草地、潮湿的林地,甚至湿的浴室的瓷砖上,到处都有真菌的身影,但是学生关注较少。六年级学生有了扎实的科学功底,喜欢探索科学的奥妙。在这节课中,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发霉的馒头进行观察,加深学习认知。 学习目标 1.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设计对比实验探究食品、衣服等物品发生霉变的条件;能对实验现象做出详细的记录和分析;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2.体会到与人合作的愉快和科学探究的乐趣;产生愿意合作交流和乐于从事科学探究活动的愿望;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能通过实验认识食品、衣服等物品发生霉变的条件;认识霉变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知道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合作交流中,认识物品发霉的原因。 难点:在模仿操作的基础上,独立完成研究物体发霉条件的研究。 评价任务 1.认识物品发霉的原因。 2.认识真菌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霉的资料、图片视频等,准备分组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讲述:(出示发霉的馒头)前一天,老师把吃剩的馒头放在塑料袋中,可才一天的功夫,馒头就这样了,这是一种什么现象? 2.学生自由回答。 3.馒头为什么会发霉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吧!(板书课题:馒头发霉了)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活动一:探究馒头发霉的原因。 1.提出问题:你有没有仔细的观察过馒头上生的霉?是什么形状?都有哪些颜色? 2.学生分组观察馒头上生的霉。 教师观察指导,学生观察的过程中,允许学生用手摸、捏,用放大镜观察等。 3.提出问题:你看见的霉是什么样的? 4.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发现,汇报交流:馒头上的霉颜色不一样;毛茸茸的;捏上去有点滑或粘…… 5.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品发霉? 6.学生举例:饼、桔子、苹果、香蕉等。 7.这些东西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霉? 8.学生交流讨论:大家认为馒头在潮湿、温暖的环境里容易发霉…… 9.实验验证,学生利用老师准备的器材进行实验,严格按照实验顺序进行实验,做好记录。 10.小结:食物发霉的原因有温度、水分、空气。 活动二:认识真菌。 1.很多物品都容易生霉,霉是什么呢? 2.学生交流,阅读教材第8页下方资料,或老师利用课件展示此内容。 3.小结:霉属于真菌。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真菌的种类很多:霉菌、酵母、蘑菇等都属于真菌。 三、自由活动,认识真菌的两面性 1.虽然有些真菌能使人或其他生物患病,但也有许多真菌对人类是有益的。真菌对人类来说有哪些害处?有哪些好处? 2.学生根据教材图片的提示进行交流。 四、拓展活动 1.如何防止食物或食品发霉?设计一份蔬菜保鲜方案,并找一些蔬菜进行实验,看谁的方案能使蔬菜保鲜时间最长。 2.了解防止食品发霉的几个办法。 (1)真空包装防止食物发霉;(2)太阳晒防止物品发霉;(3)利用干燥剂防止食品的发霉;(4)使用冰箱…… 板书设计 馒头发霉了 馒头发霉的原因:食物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产生了霉菌。 真菌既不属于植物又不属于动物。 真菌的两面性。 教学反思 本课实验结果在当堂课上不能显现,课堂上只能完成实验设计及实验过程的描述,实验结果教师可以在下一节课中进行展示。所以,作为一课时的内容,老师可以将自己完成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