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672574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2.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入进去 展开来 再回首教案

日期:2024-06-03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6次 大小:6604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定理,回首,开来,进去,判定,教版
  • cover
入进去 展开来 再回首 -- 一次教材探究活动的拓展研究历程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一课中有这样一道探究活动题:有甲、乙两个三角形,甲三角形的内角分别为10°,20°,150°;乙三角形的内角分别为80°,25°,75°。你能把每一个三角形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吗?画一画,并标出各角的度数。 针对该题,进行了如下的探究活动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具有怎样特征的三角形可以被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及分割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加深对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的理解,掌握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及团结协作意识,让学生体会探索学习的乐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二、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一个三角形能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所具备的条件及分割规律。 难点:在探究活动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图形想象、分类讨论等活动。 三、过程设计 (一)问题引入,以问激趣 以学生在八年级数学培优测试卷上遇到的一道难题引入: 将一个三角形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若原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36°,则原三角形的另两个内角有多少种可能的情况?写出各种可能的情况。 设计意图:1、“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是以问题开始的。以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一道难题引入,问题来源于学生,学生有探究的动力。作为任务驱动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2、对于这类问题,学生往往没有信心把所有可能的情况写完整,第一感觉就是望而生畏。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难得的教育契机,帮助学生树立起对数学的情感,引起积极的探索态度,培养迎难而上的勇气,锻炼坚强的意志力。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探究活动1: 对于上述这类问题,能不能找到一种方法,既能快速地理清思路又能将所有可能的情况写完整?我们先来思考下列3个较简单的问题: 问1:已知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为25°,50°,105°,你能把它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吗?试一试,并标出各角的度数。 问2:如果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改为20°,60°,100°,你还能分吗? 问3:如果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为40°,50°,90°,你还能分吗? 生:能。如图1-3。 图1 图2 图3 设计意图:1、一开始给学生呈现一些比较简单的,即三个内角都已知的三角形让学生尝试分割,起点较低,学生容易接受并理解。 2、经教学实践后,学生能顺利进行分割,增强了信心,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到知识探究的过程中来。同时也为后面探究活动2的解决做好准备。 探究活动2: 仔细观察图1-3,然后请你设计一个三角形,使这个三角形可以被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 生:给出了形形色色的答案。展示部分学生设计,如图4-9所示。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设计意图:1、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类比图1-3,设计满足条件的三角形,激发他们进一步的思考,为探究活动3中的问题的提出作好铺垫。此探究活动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有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 2、“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初中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讨厌枯燥乏味式学习,喜欢自己动手操作。学生经历的是探索的过程,领悟的是类比的方法,积累的是解题的经验,体验的是成功的喜悦。 探究活动3: 请认真观察同学们所设计的满足条件的三角形,你觉得自己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 生1:任何三角形都能被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吗? 生2:怎样的三角形可以被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有没有什么特征? 生3:如果能被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那么如何分割有没有什么规律? 根据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相互讨论、评价,然后指导学生有效地概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