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689275

【人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7课《再别康桥》(48张PPT)

日期:2024-05-1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3次 大小:201420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7课,PPT,48张,再别康桥,人教,模块
  • cover
(课件网) 再 别 康 桥 徐志摩 自人类诞生以来,离别便是一把打开诗国大门的钥匙,蕴藏着丰富的情感,成为历代文人不断吟颂的对象。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江淹《别赋》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雨霖铃》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新颖的构思: 诗人避开了一般别离诗的告别对象。一般别离诗告别的是人,这首诗告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天空转移,跳出了“执手相看泪眼”或寒暄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富商家庭。笔名云中鹤、南湖等,新月派代表诗人,一手奠定了中国新诗的基础 。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中学与郁达夫同班。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仅16岁的张幼仪成婚,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于婚外爱恋林徽音,并于1922年3月与元配夫人张幼仪离异。同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员,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漫游欧洲。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1926年10月,与陆小曼结婚。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这位英年早逝的诗坛巨星的噩耗传来,震惊了海内外,胡适连呼:“天才横死,损失的是中国文学!”在他的许多朋友中,包括师辈的梁启超、同辈的郁达夫、陈西滢、刘海粟等,亦包括晚辈的陈梦家、沈从文等,没有一个不赞赏佩服他的才华和品行的. 写作背景: 1928年秋,徐志摩重到英国,本诗记下了诗人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徐志摩曾在1921-1922在英国留学两年,大部分时间在此度过。这是他一生最美好的时光。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1922年徐志摩回国前夕,曾作长诗《康桥再会吧》,在诗中称康桥为“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自然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 “星光下听水声,听近村晚钟声,听河畔倦牛刍草声,是我康桥经验最神秘的一种;大自然的优美、宁静、调谐在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地淹入你的性灵。”(《我所知道的康桥》) 徐志摩的 “康桥情结”  在那里,他接受了资产阶级教育,形成以“爱、自由、美”为核心的人生观和“康桥理想”; 在那里,他结识了影响他生命、终生为之倾慕的一个重要女性———林徽音。 康桥:诗人爱之梦破灭的地方 康桥:诗人自由之梦飞翔的地方 1921年,徐志摩经狄更生介绍在皇家学院作旁听生 Bertrand Russel(1872-1970) 《自由之路》《幸福之路》 《西方哲学史》 在那里,他遇到了当时伟大的诗人泰戈尔,他的诗作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了这位大师的影响。 林徽音、泰戈尔与徐志摩 康桥:诗人美之梦蕴积的地方 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开的, 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 我的自由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徐志摩《吸烟与文化》 河 畔( ) 荡 漾( ) 青 荇( ) 榆 阴( ) 揉 碎( ) 浮 藻( ) 长 篙( ) 漫 溯( ) 斑 斓( ) 笙 箫( ) pàn yàng xìng yú róu zǎo gāo sù lán shēng xiāo 初读诗歌,感知诗情 1.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2.初步感知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明确情感: 全诗蕴涵了对康桥对母校的依依惜别之情 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