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690655

人教版地理(中职)第二章 大气环境 课件(54张PPT)

日期:2024-05-15 科目:地理 类型:课件 查看:57次 大小:377446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人教,地理,中职,第二章,大气,环境
  • cover
(课件网) 第二章 大气环境 第一节 大气环境的概述 二、大气的组成 (一)干洁空气的成分 1、定义: 大气中除去水汽和固体杂质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 2、组成: 近地平面的干燥空气,主要成分是氮气(78.09%)和氧气(20.94%)。其次是氩气(0.934%体积)和二氧化碳(0.033%体积)。空气中水的体积百分含量在0.1~0.5%之间,其余的大气成分为稀有气体,氢的含量约为5×10-5%。除此之外,还有不少痕量气体成分。详细列于表中。 成分 体积浓度,ppm 主要来源 CH4 1.6 生物活动 H2 0.5 生物活动,光化学 N2O 0.3 生物 CO 0.12 人类活动,光化学 NOx 10-6-10-2 光化学,雷电、人类活动 H2O2 10-4-10-2 光化学 NH3 10-4-10-3 生物活动 HNO3 10-5-10-3 光化学 H2CO3 10-4-10-3 光化学 SO2 2* 10-4 人类活动、光化学,火山爆发 OCS 10-4 人类活动、生物活动、光化学 CS2 10-5-10-4 人类活动、生物活动 HO2· 10-7-10-5 光化学 HO· 10-9-10-6 光化学 CCl2F2 0.28 人类活动 H3CCCl3 10-4 人类活动 表 大气中痕量气体的分布 均质大气 85千米以下,主要成分比例相对稳定 非均质大气 85千米以上,主要成分比例不稳定 N2 N O2 O 0 100% 100 250 千米 二、大气的组成 臭氧(O3) 来源: O2 → O + O O2 + O → O3 分布: 原因: 在上层大气中,紫外线强度很大,氧气分子多分 离成氧原子。 在较低层大气中, O2和O数量充足,为O3形成提供了 物质条件,因而在距地面30千米处臭氧混合比最大, 再通过下沉作用,在20—25千米处最多。 在低层大气中由于,短波紫外辐射减弱,氧原子形成 微弱,故臭氧比重减少。 二、大气的组成 作用: 对对紫外辐射有强烈的吸收作用,使40—50千米高度上大气温度显著升高。 对地面生物有保护作用。 二、大气的组成 二氧化碳(CO2) 来源: 分布: 由于大气的垂直混合作用,最多扩散到距地面20千米处 作用: 大气增温 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 主要来源于有机物的燃烧及腐化和动植物的呼吸。 人口稠密地区多,夏季比冬季多 二、大气的组成 (二)水汽 来源: 江河湖海和潮湿的物体的表面,植物的叶面的蒸 发和蒸腾作用。 分布: 夏季水汽含量大于冬季。 纬度愈高水汽含量愈少 同一纬度上,海洋上空水汽含量多于陆地上空水汽 同一地区,水汽多集中于低层 作用: 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影响低层的热量收支 水的三相变化在天气变化中起积极作用 成云致雨 二、大气的组成 (三)大气中的固体和液体微粒 来源: 燃烧烟粒,海水飞溅扬入大气后蒸发的盐粒,被风吹起的 土壤微粒,火山喷发的烟尘,流星燃烧产生的细小微粒, 宇宙尘埃,细菌微生物和植物的头孢花粉等。 分布: 多集中于近地面大气中 陆地上空多于海洋上空,城市多于农村 冬季多,夏季少 作用: 降低空气的能见度 对地面和空气的温度有一定的影响 充当凝结核对成云致雨起重要作用 二、大气的组成 “极光”现象 12 50 高度(千米) - 40 - 80 0 20 温度(℃) 对流层 平流层 高 层 大 气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1、对流层(上冷下热) ① 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下降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② 对流层的厚度 低纬度地区:17~18千米 中纬度地区:10~12千米 高纬度地区: 8 ~ 9千米 ④ 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 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③ 空气对流运动显著,水汽 和固体杂质多,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上热下冷) 平 流 层 ① 存在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 使气温随海拔升高而上升。 (臭氧层强烈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 ② 水汽少,天气晴朗,能见度高; 大气稳定,以平流运动为主,利于高空飞行。 3、高层大气 存在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有利于无线电通信 补充:大气垂直方向的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