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宇宙中所有天体,都按一定的系统有规律地运动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的两种基本形式,它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地理意义,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1、地球的自转 N S 是指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轴的旋转运动。 周期: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 恒星日:360° 23h 56m 4s 太阳日:360°59′ 24h 自转速度: 角速度:15°/每小时 (南北两极除外) 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南北极为 0 思考: 归纳各地线速度和角速度随纬度变 化的一般规律?南北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 度是多少 1、“坐地日行八万里”是指哪里的线速度? 2、哪个纬度的线速度是赤道的一半? (赤道) (南北纬60°) 根据地球自转的周期,可以知道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大约为15度每小时。 地球自转速度的规律 1.线速度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2.角速度 除极点外均为15度/小时 3.在极点上,线速度和角速度均为0 地球是一个不发光 也不透明的球体 昼夜现象 地球自转 昼 夜 交 替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的产生 S 昏 线 昼弧 晨线 夜弧 太 阳 光 线 N 晨昏线 晨昏线的画法: 1、与光线垂直 2、平分赤道 3、二分时,与经线圈重合;二至时,与极圈相切 晨昏线 (晨线) N S (1) 概念 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统称为地方时 。 (2) 地方时产生的原因: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①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 ②偏东地点的时刻要早一些 。 ③经度不同,时刻不同,地方时不同 。 (3) 计算: 经度每隔15 ,地方时相差1小时。 经度每隔1 ,地方时相差4分钟。 求地方时 求经度 (4) 给长途铁路运输、远洋航海事业、国际交往带来困难。 2、地方时 3、区时 每隔经度15°划分一个时区;以0°经线为基准,从7.5°W到7.5°E为中时区;中时区以东依次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以西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东、西十二区合为一个时区。 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 4、地球上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 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 赤道不偏。 归纳:南左北右赤不偏。 三、地球的公转和黄赤交角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的路线叫做公转轨道。它是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地球公转的方向与自转的方向相同,也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即公转周期为1年。 地球总是斜着身子作绕日公转,并且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方向适中保持不变。这样,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斜角成一个角度,这个交角为66o34’。可以推算出黄赤交角为23o26’。这体现了地球公转与自转的关系。 求地方时 已知A地时间,求B地时间。 1.先计算出A、B两地的经度差 解题过程: 2.依照下面的公式计算出B地的地方时 B地的地方时=A地的地方时±(4分×经度差)/1° 如果B在东面用“+”,B在西面用“-“。 例:A地为10时26分,经度为120°E,B地经度为80 °E,求B地的地方时。 B地的地方时=10时26分 (4分×40 ° )/1° - = 7时46分 加 讲 1 在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 ( ) A 地方时相同 B 季节变化相同 C 昼夜长短相同 D 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 练习: 运动 形式 旋转 中心 方向 周期 速度 角速度 线速度 自转 公转 小结:完成下表,比较自转和公转。 自转轴 自西向东 23h56m4s 15度每小时 太阳 自西向东 1年 作业: P20-P21 1 2 3(
课件网)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二) 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一)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太阳在公转过程中,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有时直射北半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