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704306

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4.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共20张PPT)

日期:2024-05-06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7次 大小:47766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认识,高中,选择,PPT,20张,课件
  • cover
(课件网) 从何而来 人的 认识 第四课第一框 认识与实践 壹 (一)认识 1.含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形式或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3.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①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 感性认识 感觉 知觉 表象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初级阶段 概念 判断 推理 高级阶段 理性认识 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发展深化 依赖于 相互渗透 相互包含 辩证统一 不能认为感性认识都是错误的,理性认识都是正确的 1.含义 (二)实践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主体 对象 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 思考、辩论、认识、言论等都不是实践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两层基本含义: ①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②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实践的基本形式 (二)实践 工人、农民、劳动者等 革命;改革(市场经济体制、国家制度、政策、法律等的制定和实施) 航天、自主研发、科考、 技术创新、发明等 ②变革社会的实践 ③科学实验活动 ①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判断:下列哪些属于实践活动? 1.老马识途 2.修改我国经济体制 3.高二9班组织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5. “手机扫然拦截”识别诈骗电话号码 6.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7.狗用嘴接住飞盘 8.人训练狗接飞盘 9.修建港珠澳大桥 2.4.6.8.9 主体是人,对象是改造自然界和社会, 停留在人头脑或口头上的活动不是实践 (1)客观物质性 ①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都是客观的 ②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也具有客观性。 (2)主观能动性 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人将在实践中形成的认识用于指导实践 (改造自然的实践中;改造社会的实践中) (4)直接现实性 只有实践才有直接现实性。 (3)社会历史性 ①社会性(横向):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②历史性(纵向):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 01 02 03 04 3.实践的特点 (二)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贰 (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 直接经验 间接经验 通过学习知识或 从别人那里获得 都通过实践获得 都是实践的产物 实践是认识唯一来源 认识途径 亲自实践获得 如何理解 1.“秀才不出门,可知天下事。” 2.“秀才不出门,难知天下事。” 说明每个人受主客观条件限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事事参加实践 可以获取间接经验 对客观事物的真正认识,还必须亲自参加实践,才算理解深刻。 可以获取直接经验 (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①客体:人们实践 遇到 产生 推动 新探索和研究 ②手段:实践的发展 提供 认识的发展 促进 锻炼 ③主体:实践 提高 新问题 新要求 认识工具 人的认识能力 推动 认识不断深化 (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①认识本身无法成为判断标准 ②客观事物自身无法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它 主观 客观 实践 ③实践是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