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70557

(鄂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最后一只白鹭鸶 说课稿

日期:2024-06-27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2次 大小:1419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最后
  • cover
22.最后一只白鹭鸶 说教材: 小学语文鄂教版第九册第22课《最后一只白鹭鸶》是个童话故事,以“建设开发,也要重视保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从一只渴望和人类和谐相处的白鹭鸶的视角,叙述了坪林村的山猪潭因为兴建高级山庄,环境遭到破坏,白鹭鸶也被迫陆续搬走,环抱人士大声疾呼:还给大自然原来的面貌的故事。 这篇课文内容新颖,语言生动形象,线索清晰而富于变化,通过白鹭鸶的遭遇及“一群痛心疾首的环保工作者”的“遗失启事”说明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已是人类生存发展所名林的严肃问题。课文教育意义很强,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能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育他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时做起,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极易激发学生与文本的情感、思想产生共鸣。 课文中还有两段很特边的文字———广告词和“遗失启事”,对于帮助学生学习语言、培养语感很有帮助。 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6个字;理解“痛心疾首”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充分品读重点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白鹭鸶飞走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文章中寻找答案,在品读重点词中理解文章,在反思中感悟主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学生已有的环境保护认识的基础上,明白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并重的道理。 说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白鹭鸶心理变化的过程,了解白鹭鸶飞走的原因。 说设计理念: 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设身处地”“身临其境”是学生进入文本,体验情感的钥匙,在本课教学中,创设出与文本描写相应的情境,让学会变成一群白鹭鸶“议论纷纷”;变成一群“环保工作者”大声疾呼……在这样的情景创设之下学生不仅会学习情绪高涨,同时也丰富了自身感受,在角色的变换中真正感受到破坏环境的严重后果以及保护环境的紧迫性。此时,不用枯燥的说教,不用教师的思想灌输,学生就已经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体验到了情感,在情境中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定的环保意识,同时,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训练,教学的重点、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说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上次课中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了解了坪林村山脚下有个山猪潭,不仅那里的人们过着安逸幸福的生活,而且是白鹭鸶的乐土。在那里,人们安居乐业,日出而作之时,成群的白鹭鸶在他们头顶自由翱翔、欢叫,日落而归之时,数以万计的白鹭鸶停歇在潭边,尽情的饮水、嬉戏,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悠闲、安宁的“山居生活图”。而这静如止水的生活却即将被打破。原本居住在这里的村民一一搬离了,就连白鹭鸶也先后飞走了。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二、把握主线,品析感悟 1.开书,自由读课文3-7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最后一只白鹭鸶”为什么飞走了?请找出描写他心理变化的语句,体验白鹭鸶的内心世界。 2.指名交流 课件出示句1“他想:如果这里变成了山庄,那我们山猪潭不是就更热闹了吗?”指名读。练习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此时创设情景,角色变换,让学生来充当这最后一只白鹭鸶:“最后一只白鹭鸶,你对未来生活抱着怎样的幻想?”指名交流,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句子。随后面向全体学生,问道:“其他白鹭鸶们,你有怎样的感受?”此时,学生已有了一定的体会,当然就会异口同声,坚定地答道:“如果这里变成了山庄,那我们山猪潭就更热闹了!” 【在这个环节中,针对问题“最后一只白鹭鸶”为什么飞走了,将最后一只白鹭鸶的心理变化作为主线,找出有关句子,联系上下文,通过设身处地想象对未来美好的生活向往,体验白鹭鸶的内心世界,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学习会情绪高涨,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感受。】 在此基础上,我再说道:听到兴建山庄的消息,“最后一只白鹭鸶”不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