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070648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08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1次 大小:440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设计
  • cover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理解支点、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选择和使用杠杆。   二、方法与过程   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想象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能根据自己制定的分类原则给杠杆分类;学习分类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了解杠杆在我国古代的应用。   【教学难点】   1.设计“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方案;   2.力臂的确定.   【教学重点】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引导创新。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是阿基米德,已经两千多岁。在两千多年前,我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两千多年来,我没有将地球撬动,这是事实,这并不是我的错,因为我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支点。可是,许多爱嚼舌头的人硬说我是在吹大话,在说谎。我这个两千多岁的人实在受不了这样的委屈。今天,我请大家帮我伸冤,你们愿意吗?不管结果如何,我———阿基米德先在这谢谢大家了!   大家有信心吗?   要想帮我伸冤,实际很容易,只需弄清杠杆的平衡条件即可。   二、新授   (板书)第一节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是一种古老而简单的机械,许许多多机械的应用改变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今天我们就从生活中的杠杆说起,了解机械与人的关系。   (板书)1.认识杠杆   让学生展示自带的杠杆(铁锤、剪刀、轮轴、扳子、钢丝钳、镊子等)并说出其应用及特征。   讨论、归纳各种杠杆的共同特征:   (板书)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物理学中叫杠杆。   出示图片:猿人移动石块   置疑:古猿要把大石块移动,用木棍捅石块捅不动,谁能想法帮帮它?   置疑:古猿用的木棍是杠杆吗?   铁锤、剪刀、轮轴、扳子、钢丝钳、镊子等是不是杠杆?   置疑:为什么人们利用杠杆橇石块时总是把支点放在离石块很近的地方?而不放到离石块远一些的地方?   (板书)2.认识杠杆的几个概念   介绍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强调力臂的画法:   ·找支点;   ·画出动力和阻力的作用线;   ·过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垂线的长度即是力臂。   概括为:一找点二画线三作垂线段。   用橡皮、笔、书、直尺设计一个杠杆探究支点在不同位置时动力的大小情况。   结论:动力臂越长、阻力臂越短,越省力;动力臂越短、阻力臂越长,越费力。   所以人们为了用较小的力撬大石块时,就要把支点放到离石块较近的地方,增大动力臂、减小动力。   (1)提出问题大家能否猜想一下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之间的关系呢?   (板书)3.杠杆的平衡条件   (2)猜想与假设让学生充分猜想,同时用橡皮、小刀、直尺、硬币等物示意给学生看,什么叫杠杆的平衡。   学生可能给许多种猜想如:   ①F1+L1=F2+L2 ②F1/L1=F2/L2 ③F1-L1=F2-L2 ④F1×L1=F2×L2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以上猜想,甄别那是明显错误的猜想,如①F1+L1=F2+L2 ③F1-L1=F2-L2,力和力臂单位不一样是不能加减的。   将学生分成两部分分别探究②F1/L1=F2/L2 ④F1×L1=F2×L2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设计实验方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装置中力的大小、力臂的大小最好能随时知道。实验探究前,应让学生充分讨论他们的探究方案。)   实验目的:   探究杠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