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714249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2.梦回繁华 第2课时【优质课件】

日期:2024-05-1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9次 大小:411590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2.,梦回
  • cover
(课件网) 第二课时 22.梦回繁华 免费获取课文朗读资源 (发现-课文朗读-选择年级) 目 录 01 课文品读 02 课文赏析 03 课文拓展 01 课文品读 课文回顾 问题1. 《清明上河图》都画了哪些人和物?说明了什么? 人和物 问题2.作者是从哪些角度策界绍《清明上河图》的? 多角度 清明上河图 关键词: 繁华 问题3.读完这篇文化,你对《清明上河图》有了哪些新 的认识和感受? 情感 带着下列问题再读课文。 课文理解 第一段第二句话中的“极大的”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不能。“极大的”一词表程度,说明绘画的题材范围较过去有了很大的变化,删去之后其程度就会减轻,不符合实际情况,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课文理解 第二段第一句这句话中的“可能”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不能去掉。“可能”一词表推测、估计,意思是说画《清明上河图》这幅画的时间不确定,如果去掉就变成了肯定作于政和至宣和年间,与原意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和准确性。 课文理解 第三段第一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具体的数据对《清明上河图》的长宽加以说明,让读者对这幅画的规模有直观的了解,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课文理解 作者在介绍《清明上河图》的时候,是按照什么说明顺序来介绍的?哪些词语可以体现? 作者在介绍《清明上河图》时采用了空间顺序,文中的“画面开卷处”“画面中段”“后段”三个词语可以体现出来。 课文理解 第五段第一句这句话在这段话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这句话是本段的中心句,简明扼要地介绍《清明上河图》的画作特点,在段落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最后一段引用资料,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运用引资料的说明方法,更有针对性,更好地说明《清明上河图》的写实性很强,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02 课文赏析 核心问题 《清明上河图》这一价值连城的国宝级的作品,作者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进行介绍? ①就整篇文章来说,作者采用了逻辑顺序,先说画作产生的历史背景,然后介绍画作的作者,紧接着介绍画作的内容,最后说明画作的艺术特色和社会价值,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 ②在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内容时,作者又采用空间顺序,先说“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紧接着是“画面中段”描绘的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最后“后段”描绘的是汴京市区的街道。 延伸问题 作者在写作的时候,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作者使用了大量的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如“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写出了春天乍暖还寒时优美的田园风光;“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写出了当时汴京繁华热闹的场景;“内容庞大,却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清晰,结构严谨”则准确地概括了《清明上河图》的特点。 课文结构 总———艺术形式(历史价值) 梦回繁华 分———乐章 总———背景、作者(内忧外患) 开卷:汴京近郊 中段:汴河两岸 后段:汴梁市区 回首故土 梦回繁华 课文主旨 课文以《梦回繁华》为题,介绍《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名画,描摹了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丰富了人们对当时社会风貌的了解,激发了人们对古代生活的想象。画卷人物繁多,场景复杂,但作者介绍的条理清晰,细腻具体,不仅给人以美的愉悦,更学习了古历史知识,知道了《清明上河图》高超的创作技巧,表现手法以及它巨大有艺术价值。由此,我们由衷地为古人的智慧而自豪,为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而骄傲。 03 课文拓展 推荐阅读 美丽的九寨沟在一个万里晴空的早晨,我、爸爸、妈妈、和其他朋友一起去了神往以久的九寨沟。 从成都出发,坐了几个小时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