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 第一章 运动与力 第三节 重力 弹力 摩擦力 2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方向; 2. 了解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条件,了解胡克定律; 3. 理解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概念,会判断摩擦力的方向,并能简单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能力目标 1. 通过对重力的学习,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 2. 通过对弹力的学习,体会微小形变对物体的作用; 3. 通过对摩擦力的学习,初步了解静摩擦力随外力变化的特点,了解摩擦力的分析方法。 情感目标 1. 通过对摩擦力的学习,让学生知道科学是把双刃剑,利用得当即可为人类造福,利用不当则会对人类造成灾害;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积极实践,乐于探究的精神。 重点 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特点,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 难点 弹力、摩擦力的方向判断 教具 几个弹簧秤、多媒体展示系统 主要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引入课题 用多媒体展示系统展示教材图1-29,展示出一幅战士们在冰面上训练的情景。 提问:为什么我们在地面上能够轻松潇洒地行走,而到了冰面上则会步履蹒跚? (一般情况下,学生回答不出来或回答不准确) 引入课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学习有关力的知识。 二、力 提问:当我们写字时,我们的手对笔用力了吗?笔对我们的手有力的作用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手对笔施了力,笔对手也施了力。 判断物体是否受力,可以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或物体是否变形来判定。 我们写字时,手要对笔施力,才能抓牢笔杆随意书写;同时,笔杆对我们的手也施加了力,三个手指都被笔杆挤变了形。 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测量。力的SI单位是N(牛)。 力是矢量,它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力的作用效果不仅与力的大小、方向有关,还跟力作用在物体上的作用点有关。因此,要把一个力准确地表达出来,就要表明力的这三个要素。 三、力的图示 人们经常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是按一定标度画出的,它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它的箭头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尾表示力的作用点。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作力的图示。 用多媒体展示系统展示教材图1-30。 有时只需画出力的示意图,即只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到了力。 用多媒体展示系统展示教材图1-31。 四、重力 提问:重力是怎么来的?(苹果为什么往下落) 教师: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发现,宇宙中所有的物体之间都具有相互吸引的力的作用,因此叫作万有引力。万有引力的大小跟两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跟两个物体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人们通常将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作重力,用字母G表示。物体所受重力G与物体质量m的关系是 G = mg 空气为什么覆盖在地球表面没有散向太空,就是因为重力的作用。 用多媒体展示系统展示教材图1-32。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并可认为是作用在物体的重心上。 五、弹力 用多媒体展示系统展示教材图1-33。 发生形变后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作弹力。最经典的产生弹力的情况如图所示。 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发现,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F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即 F = kx 式中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是N/m(牛每米),不同弹簧的劲度系数一般是不同的。 这个规律叫作胡克定律。 如果物体的形变过大,超过一定的限度,撤去作用力后,物体就不能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作弹性限度。 用多媒体展示系统展示教材图1-34。 弹力的画法:一本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与桌面间相互挤压,书和桌面都发生微小的形变。由于书的形变,它对桌面产生向下的弹力,这就是书对桌面的压力F1;由于桌面的形变,它对书产生向上的弹力,这就是桌面对书的支持力F2,如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