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0724006

人教版物理(中职)通用类 7.2 核能 核技术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09-24 科目:物理 类型:教案 查看:16次 大小:2890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物理,中职,通用,核能,核技术
  • cover
课题 第七章 核能及应用 第二节 核能 核技术 1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 2. 了解核电站的工作原理; 3. 了解人类研究受控核聚变的进展情况。 能力目标 1. 通过对核技术的学习,了解核能发电的方法; 2.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提高分析核能利用等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裂变和聚变的学习,能领会核能对国家安全的重大意义。 情感目标 1. 通过对核发电技术的学习,了解发展核电对人类能源和环境保护问题的意义; 2. 通过对我国在核技术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就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 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核电站的工作原理 难点 质量亏损 教具 多媒体展示系统 主要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引入课题 用多媒体展示系统展示教材图7-12。 提问:按照我国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全国要建成核电机组为4 000万千瓦的核电站,装机容量占电力总装机容量的比例将达到4%,如图所示为正在建设中的红沿河核电站的规划效果图。我国为什么要加强核电站的建设呢? (一般情况下,学生回答不出来或回答不准确) 引入课题: 要想了解上面的问题,我们就要学习今天的课程———第二节 核能 核技术。 二、重核裂变 1939年12月,德国物理学家哈恩(1879-1968)和他的助手斯特拉斯曼(1902-1980)发现,用中子轰击元素周期表中的第92号元素铀时,铀核发生了分裂,变成了钡、镧等一些中等质量的原子核。后来科学家们把这种重原子核分裂成两个中等质量原子核的过程,叫作重核裂变。 科学家们发现,一些核反应后的生成物的总质量比反应前的反应物的总质量减少,这种现象叫作质量亏损。 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指出,物体的能量和质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重核裂变时出现质量亏损,必然要放出能量。我们把这种在核反应中放出的能量叫作核能。经过计算发现,如果1 kg铀全部裂变放出的核能相当于2 500 t优质煤完全燃烧释放的化学能。 用多媒体展示系统展示教材图7-13。 由于一般情况下,铀核裂变时总要释放出2~3个中子,这些中子又会引起其他铀核的裂变,这样,裂变反应就会不断地进行下去,释放出越来越多的能量,这就是链式反应,如图所示。 铀块的体积对于产生链式反应是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原子核非常小,如果铀块的体积不够大,中子从铀块中通过时,可能还没有碰到铀核就跑到铀块外面去了。能够发生链式反应的铀块的最小体积叫作临界体积。 用多媒体展示系统展示教材图7-14。 如果铀的体积超过了临界体积,只要有中子进入铀块,会立即引起铀核的链式反应,在不到百万分之一秒内就会释放出惊人的核能,形成剧烈的爆炸。这就是原子弹的原理。如图所示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于在西部地区爆炸成功。 用多媒体展示系统展示教材图7-15。 原子弹爆炸时链式反应的速度是无法控制的,为了用人工方法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使核能比较平缓地释放出来,人们制成了核反应堆。反应堆用浓缩铀作为核燃料,用石墨、重水或普通水作为中子的减速剂,用易于吸收中子的金属镉制成控制棒,控制裂变反应速度,反应堆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当反应过于激烈时,使镉棒插入深一些,让它多吸收一些中子,反应速度就会慢下来。用计算机自动地调节镉棒的升降,就能使反应堆保持一定的功率安全地工作。 用多媒体展示系统展示教材图7-16。 反应堆工作时,核燃料裂变释放出的核能转变为热力学能,使反应堆的温度升高。为了控制反应堆的温度,使它能正常工作,需要用水等流体作冷却剂,在反应堆内外循环流动,不断地带走热力学能。这些热力学能将水转变为蒸汽,蒸汽又推动蒸汽轮机发电。核电站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 为了防止铀核裂变过程中放出的各种射线对人体的危害,在反应堆的外面要修建很厚的水泥防护层,用来屏蔽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