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0724805

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共56张PPT)

日期:2025-05-04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0次 大小:3252849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营造,地表,形态,力量,课件,56张
  • cover
(课件网)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学 习 目 标 1. 掌握内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培养分析推理地表形态形成的因 素的能力; 2.学会通过图片判断外力作用; 3.结合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理解物质循环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表现形式 能量来源 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地壳运动 水平运动:造成岩层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 垂直运动:即上升或下降运动。造成岩层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 两种方向同时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就全球的运动规模看,以水平 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过程极其缓慢,不易察觉, 青藏高原地形图 喜马拉雅山的隆起是不是地壳垂直运动的结果? 不是。喜马拉雅山是地壳水平运动导致岩层弯曲变形而出现隆起上升,形成的巨大褶皱山脉。 岩浆活动 主要有岩浆喷出(火山喷发)和岩浆侵入两种形式 只有喷出地表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可以瞬间改变地表形态,但作用微弱 岩浆喷出 变质作用 发生在地壳深处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大理岩剖面 内力作用 使地表变得 高低不平 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 1.地壳的水平和垂直运动是依据地表的运动方向判定的。( ) 2.东非大裂谷是由地壳水平运动造成的。( ) 3.在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 4.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以垂直运动为辅。( ) 答案 x 断 作用力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风、流水、冰川、生物等 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外力作用 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侵蚀作用 固结成岩 堆积作用 搬运作用 风化作用 风化碎屑 球状风化 花岗岩球状风化 形成的石蛋地貌 岩层表层增温而膨胀 气温骤降岩层表层降温而收缩 岩石表层与内部受热不均,产生差异热胀冷缩 崩解破碎 风化作用 岩石风化 :岩石老化、脱落 花岗岩球状风化 外力作用 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侵蚀作用 固结成岩 堆积作用 搬运作用 风化作用 风力侵———风蚀地貌 风力侵———风蚀地貌 雅丹地貌 流水侵———水蚀地貌 黄土高原的冲沟 流水侵———水蚀地貌 喀斯特地貌 峰林、石林、溶洞、石钟乳、石笋、地下河 都是喀斯特地貌的显著特征 流水侵———水蚀地貌 喀斯特峰林(张家界) 喀斯特石林(路南石林) 喀斯特溶洞、石笋、石钟乳 波浪侵———海蚀地貌 波浪侵———海蚀地貌 冰川侵———冰蚀地貌 U形谷 冰川侵———冰蚀地貌 角峰 外力作用 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侵蚀作用 固结成岩 搬运作用 堆积作用 风化作用 瀑布 沙尘暴 流动的冰河 外力作用 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侵蚀作用 固结成岩 堆积作用 搬运作用 风化作用 风力沉积———风积地貌 风力堆积具有分选性 即堆积物颗粒均匀 新月形沙丘 缓坡为迎风坡 风力沉积———风积地貌 新月形沙丘示意图(俯视) 新月形沙丘示意图(侧视) 风 向 迎 风 坡 迎风坡 风 向 风力沉积———风积地貌 沙丘链 风 向 冲积平原 流水沉积———流水堆积地貌 流水堆积具有分选性 即堆积物颗粒均匀 流水沉积———流水堆积地貌 黄河三角洲 流水沉积———流水堆积地貌 冲积扇 海浪沉积———海积地貌 沙 滩 冰川沉积———冰碛地貌 冰川堆积不具有分选性 即堆积物颗粒大小混杂 冰碛堆 2.外力作用 使地表起伏状况 趋向平缓 黄土高原和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分别是哪种外力作用的结果? 三大类岩石 岩浆岩 只能由岩浆直接生成 如花岗岩(侵入岩)和玄武岩(喷出岩) 侵入岩坚硬致密,喷出岩有气泡 沉积岩 外力作用生成,如石灰岩 有明显层理,可能含有化石 变质岩 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变质生成 如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