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串联电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第四单元第2节“串联电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串联电路的特点,理解串联电路的分压作用,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在串联电路特点的基础上,推导出串联电路的两个重要性质;通过例题的剖析,使学生学会串联电路的简单计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运用串联电路的知识与方法,分析解决实际的电路问题,使学生体会物理知识的重要性,使学生养成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树立学好物理服务社会的信念。 【教学重点】 串联电路的特点及分压作用。 【教学难点】 串联电路分压关系的运用。 【教具准备】 电池组、开关、小电珠、滑动阻器、导线等。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回顾复习初中所学的电路知识 (1)电路的组成。 (2)各元件的作用。 (3)怎样把几个用电器同时接入一个电路? 有多种接法,其中一种接法是将几个用电器顺次接入电源正负极之间。这种接法有点像串糖葫芦,叫做串联,这一部分电路称为串联电路。 2.提出问题:串联电路有什么特点?各元件中的电流、各元件两端的电压之间有什么关系? ◆合作探究———新课学习 一、串联电路的基本特点 1.实验探究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关系 (1)将几个小灯泡串联接入同一电源,闭合开关使其工作。 (2)探究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的关系:如图所示,两灯泡串联,电路正常工作时,A、B、C三处的电流有什么关系? 将电流表分别串接在A、B、C三处,闭合开关,读出每次的示数,发现电流表示数相同,即各处电流相等;将两灯泡中的一个换成定值电阻,重复上述实验;改换电池组,重复上述实验。 2.交流评价———得出结论 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二、串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 1.实验探究 如图所示组成串联电路,闭合开关,读出各表示数,即两电灯两端的电压及串联电路的总电压,分析数据;改变电池组,重复上述实验。 2.理论探究 用水压类比电压,用串接的水管类比串联用电器,引导学生分析猜测: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与总电压的关系。 3.交流评价———得出结论 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等于各个电阻两端的电压之和。 串联电路中,各电阻两端的电压与它的电阻成正比,即几个电阻串联后,总电压在各电阻上的分配与电阻成正比。 4.串联电路的分压作用 (1)按课本第102页“实验与观察”进行演示,在滑动变阻器两固定端接一电压表,再在一个固定端与滑动触头间接一电压表。闭合开关,移动滑动触头。 (2)滑动变阻器的分压式接法:把滑动变阻器的两固定端与电池组两极连接,将电路元件接在滑动变阻器一固定端与滑动触头间,闭合开关,随滑动触头的移动,元件两端电压在零与电池组电压之间变化。 (3)应用:运用分压电路可使电路元件方便得到所需的电压,以满足对不同工作电压的需要。 三、串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 1.提出问题,将电阻值分别为R1、R2、R3的电阻器串联,设它们串联后的总电阻为R,则R与R1、R2、R3之间有什么关系? 2.理论探究 设各电阻两端的电压分别是U1、U2、U3,串联后的总电压为U,设电路中的电流是I,则有欧姆定律有: ,,, 由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有: 由以上几式可得: 3.评价交流———得出结论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 由此可知,几个电阻串联后,总电阻将大于任何一个电阻的阻值。 几个电阻串联,相当于把几段导体首尾相接,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故电阻增大了。 ◆案例探究———巩固所学 1.解析课本第102页“例题1” (1)思路提示:电源提供的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