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讨论题: 1. 原子是由那几部分构成的 2. 原子核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这些粒子有什么不同? 3. 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都带电,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4.不同类原子内部构成有什么不同? 第五单元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提问: 1.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从何而来? 2.质子数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有什么关系? 3. 电子数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有什么关系? 课题一 原子结构 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 质子 中子 原子核的体积只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万亿分之一。原子核虽小,但并不简单,它是由质子和中子两种粒子构成,几乎集中了原子的所有质量,且其密度很大。 一、原子核 [资料]原子核密度很大,假如在1 cm3的容器里装满原子核,则它的质量就相当于1.2×108 t,形象地可以比喻为需要3000万辆载重4 t的卡车来运载。 构成原子的粒子 电 子 质 子 中 子 电性和电量 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不显电性 质量/kg 9.109×10-31 1.673×10-27 1.675×10-27 相对质量 1/1836(电子与质子质量之比) 1.007 1.008 核电荷数(Z)=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 质量数--如果忽略电子的质量,将原子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值加起来,所得数值便近似等于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我们把其称为质量数,用符号A表示。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宏观、微观运动的不同 宏观物体 微观粒子 范围 很大 很小 质量 很大 很小 速度 较小 很大(接近光速) 位移 可测 位移、能量 不可同时测定 能量 可测 轨迹 可描述 (画图或函数描述) 用电子云描述 (用出现机会的大小描述) 1.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是:运动范围小,速度快,没有确定的轨迹,可用电子云形象地表示。 2、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电子按能量高低在核外分层排布。 1 2 3 4 5 6 7 K L M N O P Q 由内到外,能量逐渐升高 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电子层排布 核电荷数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各电子层的电子数 K L M N O P 最外层电子数 2 氦 He 2 2 10 氖 Ne 2 8 8 18 氩 Ar 2 8 8 8 36 氪 Kr 2 8 18 8 8 54 氙 Xe 2 8 18 18 8 8 86 氡 Rn 2 8 18 32 18 8 8 各层最多电子数 2 8 18 32 排 布 规 律 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 每个电子层最多只能排布2n2个电子。 K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 其它各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 次外层最多不超过18个电子。 倒数第三层最多不超过32个电子 K→ L → M→N → O → P → 2→ 8 →18→32→50→ 2n2 1→ 2 → 3→ 4→ 5 → 6 → 原子结构示意图1 原子结构示意图2 课题一 原子结构 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运动范围小,速度快,没有确定的轨道,可用电子云形象地表示。 2.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1)电子层的划分 电子层(用n表示) 1、2、3、4…… 电子层符号 K、L、M、N…… 离核距离 近 远 能量高低 低 高 3.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① 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从能量低的电子层逐步向能量高的电子层排布(即排满K层再排L层,排满L层才排M层)。 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个(n表示电子层) 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是最外层时,最多不超过2个);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4.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 本节重点知识 原子( ) 原子核 核外电子 质子 中子 ---Z个 -Z个 -N=(A-Z)个 核电荷数(Z)=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X A Z 课堂练习 1.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2.某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有4个电子,该原子核内的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