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 来自地层深处的元素———硫 教学设计 一、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初步掌握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了解硫的存在和用途。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2、通过质疑和问题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总结、概括知识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通过介绍我国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通过成功演示硫单质的性质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3、对学生进行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硫的化学性质 2、难点 硫的氧化性与氯气、氧气的氧化性的比较。 三、教具准备 硫黄、蒸馏水、酒精、二硫化碳、铜丝、铁粉、燃烧匙、酒精灯、研钵、试管、铁架台、石棉网、三角架、玻璃棒、镊子、胶头滴管、药匙、火柴。 四、学生活动设计 1、观察实验,描述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书写化学方程式。 2、给学生设置问题,组织讨论,最后由学生归纳、总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问】写出S和O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观察有何共同点。 写出S和O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回答: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6。 复习引入。 【讲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的还有Se、Te、Po等,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统称为氧族元素。 【板书】氧族元素:O、S、Se、Te、Po 记忆。 使学生初步领会“族”的含义。 【引言】从今天起我们学习硫元素的知识。【板书】第三章 硫 硫酸【引言】建议大家用氧化还原的观点分析和认识。【设问】元素化合价与氧化性、还原性有什么关系? -2 0 +4 +6 【板书】学习方法:S—S—S—S 还原性←→氧化性 思考:元素化合价与氧化性、还原性的关系,得出一般规律:“高价具有氧化性,低价具有还原性,中间价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进行学习非金属元素的方法的指导。 【引入】今天我们学习硫的单质。【板书】第一节 硫 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提出本节所要研究的课题。 【演示】展示硫的样品,研碎后倒入水中,另取硫粉倒入酒精、CS2中。【提问】 硫的物理性质【板书】一、硫的物理性质 硫是淡黄色晶体,很脆,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密度为2g/cm3,熔、沸点低。 观察、归纳硫的物理性质:硫是淡黄色晶体,很脆,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密度为2g/cm3,熔、沸点低。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使学生掌握硫的物理性质。 【提问】 根据硫的物理性质,可用何种方法除去粘在试管上的硫?【板书】 除去硫的方法:①用CS2洗涤 回答:用CS2洗涤。 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板书】二、硫的化学性质引导学生从氧化还原的观点分析硫的性质(元素化合价与氧化性、还原性有什么关系?试从氧化还原的观点分析硫的性质)。【过渡】首先我们来认识硫单质的氧化性。【板书】1、氧化性 【提问】与具有何种性质的物质反应才能体现硫的氧化性? 【板书】 (1)、和金属的反应 分析讨论得出:硫单质应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 思考并回答:与还原性的物质反应,如金属,碳,氢气等。 使学生掌握学习单质性质的方法。 巩固氧化还原的知识。 【演示】将铜丝伸入硫蒸气中。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并描述实验现象。 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设问】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指出氧化剂。 【板书】2Cu + S = Cu2S 【讲述】硫化铜为黑色固体,不溶于水。 写出化学方程式:2Cu + S = Cu2S 硫为氧化剂 使学生能正确使用化学用语,认识硫的氧化性。 【演示】加热硫粉和铁粉的混合物。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并描述实验现象。 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设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