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0758948

2.3 弹力(共43张PPT)

日期:2025-09-21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3次 大小:8842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弹力,43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第三节  弹 力 第三节 核心要点突破 课堂互动讲练 课前自主学案 课标定位 课标定位: 应用:1. 分析弹力的方向. 2.利用胡克定律进行简单计算. 理解:1. 弹力产生的条件. 2.胡克定律. 认识:1. 弹性形变的概念及种类. 2.弹力的概念,判断弹力是否存在的方法. 课前自主学案 一、物体的形变 1.形变:物体_____或_____的变化. 2.弹性形变:撤去外力作用后物体_____的形变. 弹性限度:能够完全_____的物体的形变量的最大限度. 3.范性形变:撤去外力后物体的形变或多或少仍有保留而不能_____的形变. 形状 体积 能恢复原状 恢复形状 复原 二、什么是弹力 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_____,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 2.方向:与引起形变的作用力的方向_____. 3.产生条件:物体间_____且接触处_____. 恢复原状 相反 直接接触 发生形变 思考感悟 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一定存在弹力作用吗? 提示:弹力产生的条件有两个:相互接触和相互挤压,这两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才能产生弹力.因此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如果不能判断它们是否相互挤压,则无法判断它们之间是否一定存在弹力作用. 三、常见的弹力 1.压力和支持力:方向垂直于物体的_____. 2.绳的拉力:方向沿着绳而指向绳_____的方向. 3.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性形变越大,弹力也_____,形变消失,弹力随着_____. 4.实验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 接触面 收缩 越大 消失 (1)实验器材:铁架台、弹簧、_____、钩码若干、坐标纸. (2)实验过程 ①将弹簧的一端挂在铁架台上,让其自然下垂,用刻度尺测出弹簧自然伸长状态时的长度,即原长. ②如图2-3-1所示,将已知质量的钩码挂在弹簧的下端,在平衡时测出弹簧的总长l并计算钩码的重力F及对应的伸长量x,填写在记录表格里. 毫米刻度尺 图2-3-1 1 2 3 4 5 F/N l/m x/m (l-l0) ③以弹力F(大小等于所挂钩码的重力)为____坐标,以弹簧的伸长量x为____坐标,用描点法作图.连接各点,得出弹力F随弹簧伸长量x变化的图线. 纵 横 ④分析图像得出结论. (3)胡克定律 ①内容:在_____内,弹力和弹簧形变大小 (伸长或缩短的量)成_____. ②公式:F=kx,其中k称为弹簧的_____,单位是牛顿每米,符号是N/m. 弹性限度 正比 劲度系数 核心要点突破 一、弹力是否存在的判断方法 1.根据弹力产生的条件来判断,弹力产生的条件有两个:物体间相互接触并且发生弹性形变,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才有弹力产生. 2.对于形变不明显的情况,可用以下两种方法来判断. (1)利用假设法判断 可假设在该处把与物体接触的另一物体去掉.看此物体还能否在原位置保持原来的状态,若能保持原来的状态则说明物体间无弹力作用;否则,有弹力作用. (2)利用力的作用效果分析 如果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弹力,则必有相应的作用效果,或使受力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看物体的受力是否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相符合,从而确定物体所受弹力的有无. 特别提醒:相互接触是产生弹力的首要条件,但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存在弹力,只有两个物体接触并产生弹性形变时,两物体间才有弹力产生. 即时应用(即时突破,小试牛刀) 1.下面关于弹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物体直接接触就一定有弹力作用 B.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没有弹力作用 C.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发生了弹性形变就一定有弹力产生 D.只要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有弹力产生 答案:BC 二、弹力方向的确定 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作用在受力物体上,几种常见情况如下表: 类型 方向 图示 接触 方式 面与面 垂直公共接触面 点与面 过点垂直于面 点与点 垂直于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