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生物(必修3) 第32讲 生态系统的功能 [考纲明细] 1.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Ⅱ) 2.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Ⅱ) 考点1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概念理解 — ↓ — ↓ —太阳能→有机物中化学能→热能 ↓ — 2.第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动 注意: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生产者真正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中的能量;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生产者净光合作用积累的能量。 3.第二营养级能量流动 注意:(1)最高营养级消费者的能量没有流向下一营养级这条途径。 (2)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 4.每一营养级能量来源和去向 来源 去向 注意:如果在某一时间段去分析去向,还应有未被利用的能量(最终也将被分解者利用)。 5.能量流动的特点及意义 1.(必修3 P95学科交叉)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在封闭系统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无序性将增加。生命系统是开放系统,可以通过获取能量来维持系统的有序性。 2.(必修3 P95小字)“未利用”是指未被自身呼吸消耗,也未被后一个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的能量。 3.(必修3 P96思考与讨论)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特点出发,分析“桑基鱼塘”的设计理念是从人类所需出发,通过能量多级利用,充分利用流经各营养级的能量,提高生产效益。 4.(必修3 P97调查)提高农田生态系统光能利用率的方法是合理密植,使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得到更充分利用的方法是稻田养鱼,实现立体化生态农业;建沼气池,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 1.生态金字塔的类型及特点 项目 能量金字塔 数量金字塔 生物量金字塔 形状 每一阶含义 每一营养级生物所含能量的多少 每一营养级生物个体的数目 每一营养级生物的有机物总量 象征含义 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具有逐级递减的特性 一般生物个体数目在食物链中随营养级升高而逐级递减 一般生物有机物的总质量沿食物链升高逐级递减 特点 正金字塔形 一般为正金字塔形 一般为正金字塔形 特例分析 — 成千上万只昆虫生活在一株大树上时,该数量金字塔的塔形也会发生变化 浮游植物的个体小,寿命短,又不断被浮游动物吃掉,所以某一时间浮游植物的生物量(用质量来表示)可能低于浮游动物的生物量 2.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计算 能量传递效率=×100%=(10%~20%) (1)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最值”计算 ①食物链越短,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多。 ②生物间的取食关系越简单,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越少。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知低营养级求高营养级 知高营养级求低营养级 获能量最多 选最短食物链按×20%计算 需最多能量 选最长食物链按÷10%计算 获能量最少 选最长食物链按×10%计算 需最少能量 选最短食物链按÷20%计算 (2)能量传递效率的有关“定值”计算 ①已确定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的,不能按“最值”法计算,而需按具体数值计数。例如,在食物链A→B→C→D中,能量传递效率分别为a%、b%、c%,若A的能量为M,则D获得的能量为M×a%×b%×c%。 ②如果是在食物网中,某一营养级同时从上一营养级多种生物获得能量,且各途径所获得的生物量比例确定,则按照各单独的食物链进行计算后合并。 (3)用拼图法进行能量流动计算 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W1),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A1),一部分则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B1+C1+D1)。而后一部分能量中,包括现存的植物体中的B1、流向分解者的C1、流向下一营养级的D1,如下图所示: 题组一 能量流动过程分析 1.下列表示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其能量流动的过程图解,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粪便量属于生产者经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 B.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占同化量的比例较小 C.流入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占摄入量的10%~20% D.从图示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