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770197

第19课 辛亥革命 课件+试卷

日期:2024-06-1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7次 大小:1123835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9课,辛亥革命,课件,试卷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9课辛亥革命 选择题 1.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政治纲领的革命团体是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同盟会 2.1911年10月12日,刚刚到达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的孙中山从一份地方报纸的报道上看到一个有关中国的消息,他当时的第一想法便是尽快回国,以实现亲自领导革命的夙愿。这一消息应是 A.武昌起义爆发 B.中华民国成立 C.清帝退位 D.同盟会成立 3.以下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规定“主权在民” B.总统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 C.实行责任内阁制 D.实行三权分立 4.“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观念里萌动着中华民族第一缕复兴的力量。这表明辛亥革命 A.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 B.实践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C.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5.某位导演准备拍电视连续剧《孙中山》时,需要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诞生写一段“画外音”,如果要你为下列材料把脉,你看哪一项不适合 A.它是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B.它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 C.它特别规定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D.它深受西方民主启蒙思想的影响 6.辛亥革命后的十多年间,各种“主义”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各阶级、各阶层的代表人物纷纷登台亮相;各类报刊的头版头条充斥着各色各样的政纲、政论和宣言;过去被政府严禁的政党组织,这时竞相宣告成立。辛亥革命后出现的这些变化体现了 A.民主共和观念开始形成 B.民主精神获得发展 C.移风易俗成果显著 D.中华民族实现了民主 7.江苏巡抚程德全在奏疏中说:“窃自川乱未平,鄂难继作,将士携贰,官吏逃亡,鹤唳风声,警闻四播。”与该奏疏相关的历史事件 A.使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 B.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 C.催生新型革命政权的建立 D.表明复辟帝制之举不得人心 8.1903年6月,伍廷芳等人鉴于上海等地无官报的现状,特呈奏折要求推广官报。他们表示“上海一隅,日出报纸不为不多,未经官方检査,又无报律以范围……近又有清议新民等报,讹言失实,不可不防”。据此可知,伍廷芳等人推广官报的实质是 A.与革命派争夺舆论阵地 B.维护清廷的话语权 C.加强清政府的思想控制 D.为新政做思想宣传 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构建了一种“总统的表面特权”(尊严)与“总理的实际权力”(效率)并存的二元体系,致力于使总统政治资源处于不断流失的状态。该状况的出现,是因为实施了 A.临时总统制 B.三权分立制 C.责任内阁制 D.君主立宪制 10.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他(孙中山)的多数追随者仅致力于推翻满人,建立共和国,而很少有人关注民主重建与解决民生这些更重要的任务。当帝国被推翻、民国成立之时,他们认为自己的主要目标已经实现。作者旨在说明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帝国主义国家的阻挠和破坏 B.清朝封建势力的强大 C.袁世凯窃取革命的胜利果实 D.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局限性 11.1912~1915年,北京政府参议院在处理与中央行政总机关国务院的关系时,往往居于主动地位,可以毫无顾忌地提出弹劾案;而国务院因没有法定的解散国会权力,在政争面前,一般以退缩为主。这说明,民国初年 A.中央行政权力划分陷入混乱 B.责任内阁制形同虚设 C.中央出现单向权力制约关系 D.政党政治逐渐走向失败 12.南京临时政府在《告各友邦书》中,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各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这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A.为了争取帝国主义支持 B.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C.资产阶级革命派同帝国主义妥协 D.帝国主义支持辛亥革命 13.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上的浮雕,有两块是反映1851年和1911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其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