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0777928

2021_2022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课件(7份打包)湘教版必修3

日期:2025-10-15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0次 大小:1843097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1,活动,必修,教版,打包,7份
    (课件网) 单元素养评价(一)(第一章) (9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下图为我国两地传统民居图,其中甲图为土墙平顶屋,乙图为砖墙斜顶屋。据此完成1~3题。 1.甲、乙两传统民居分别位于 (  ) A.新疆、四川 B.甘肃、浙江 C.陕西、江苏 D.贵州、广东 2.导致甲、乙两地传统民居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 A.地形 B.气温 C.降水 D.河流 3.依据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推测甲地民居门窗最不可能的朝向是 (  ) A.东北和西北方向 B.西北和西南方向 C.东南和东北方向 D.东南和西南方向 【解析】1选B,2选C,3选A。第1题,甲传统民居为土墙平顶屋,说明该地区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乙传统民居是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景观,屋顶坡度大,屋檐较长,说明该地区位于湿润地区,地形起伏小,地势低平。结合四个选项可知,甘肃、浙江符合上述特征。第2题,甲、乙两地传统民居屋顶的差异主要是对当地降水条件的适应。降水多,屋顶坡度大,利于排水;降水少,对排水要求小,屋顶为平顶。第3题,据前面分析可知,甲传统民居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该地冬季气温低,盛行寒冷的偏北风,所以甲地民居门窗最不可能的朝向是东北和西北方向。 【补偿训练】   在我国胶东半岛的威海、烟台、青岛等近海边缘,现在还存在着大量的民居村落———海草房。它是在原始石块或砖石块混合垒起的屋墙上,有着高高隆起的屋脊(屋脊有50度角),上面是质感蓬松、绷着渔网的奇妙屋顶。苫盖的海草最厚处达4米,海草是生长在5~10米浅海的藻类。据此完成(1)、(2)题。 (1)当地居民几百年以来都修建海草房作为住房,民居从气候因素考虑的是 (  ) A.冬季保暖避寒,夏季避雨防晒 B.终年高温少雨 C.终年多雪寒冷 D.年温差很大 (2)近三十年来,海草的产量在大幅度地减少,主要原因是 (  ) A.海草大量被鱼类作为饵料 B.当地居民改善了住房条件,以修建砖混楼房为主,对海草的用量在大幅度地减少 C.近海环境受到严重的污染,不利于海草的生长 D.浅海地区已经被人们全部填海造陆 【解析】(1)选A,(2)选C。第(1)题,胶东半岛附近为温带季风气候,且受海洋影响,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草房用石块或砖石块混合垒起的屋墙上,冬季可以保暖;有着高高隆起的屋脊(屋脊有50度角),上面是质感蓬松、绷着渔网的奇妙屋顶,夏季可以避雨防晒。第(2)题,由于城市和工业的发展,沿海地区大量生活、生产和工业废水排放到海洋,加之人类不合理开发,导致污染严重,不利于海草的生长。 (2019·浙江1月学考)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1985年、1995年、2005年和2015年三次产业结构比较统计图。读图,完成4、5题。 4.代表1985年、1995年、2005年和2015年三次产业结构的序号依次是 (  ) A.④②③① B.①④②③ C.③②④① D.②③①④ 5.①产业结构表示的区域发展阶段 (  ) A.经济发展水平低 B.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扩大 C.城市化加速发展 D.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增强 【解析】4选A,5选D。第4题,1985—2015年,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5题,①阶段,第一产业占比最低,第三产业占比最高,可知该时期为经济最发达的2015年,此时期珠三角处于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其特点有经济发展程度高,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缩小,城市化达到较高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较强。 下图是世界上著名的两个岛屿。读图,回答6、7题。 6.两图显示出的区域特点是 (  ) A.区域有不同的类型 B.区域具有整体性、差异性、开放性 C.区域都有一定的形状、面积和范围 D.区域可以按单一指标划分,也可以按综合指标划分 7.两岛屿在自然环境上的相同或相似点是 (  ) A.均位于太平洋西岸 B.均为季风气候 C.地形对降水影响较大 D.沿岸寒流有降温减湿作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