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778689

安徽省部分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精选汇编: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含答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7次 大小:5291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安徽省,汇编,答案,专题,运用,语言文字
  • cover
安徽省部分地区 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精选汇编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一)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华文明虽历经无数次天灾人祸,仍凭借强大的融合力、凝聚力_____至今,并呈现出日久弥新的生命力。这个民族从苦难中走向辉煌是由何种力量一次次地支撑着?答案就是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是指中华民族在面对各种矛盾和苦难时所表现出来的向上、向善的思想状态。中华民族向上和向善,可以用《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两句格言来凝练。前一句,强调人生在世要坚毅奋发、刚健有为,无论顺境逆境,始终保持进取心,永不放弃,永不停息。后一句,则强调人要像大地一样_____,胸怀博大,尊重自然,尊重他人,容载万物。从古至今的实践证明,面对任何重大灾难,试图嫁祸于人或单靠一已之力,难免以失败告终。( )。 2020年,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14亿中国人民上下同心、团结协作、顽强斗争,充分发扬向上、向善的中国精神,_____起抗击疫情的强大精神力量。这再次证明,向上、向善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文明_____的强大动力。 17.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人们只有在“向善”之心的引领下,携起手来,守望相助,才能最终走出苦难 B. 只有人们携起手来,在“向善”之心的引领下,守望相助,才能最终走出苦难 C. 只要人们在“向善”之心的引领下,携起手来,守望相助,就能最终走出苦难 D. 人们只要携起手来,在“向善”之心的引领下,守望相助,就能最终走出苦难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延伸 宽阔 凝聚 生生不息 B. 延续 宽厚 凝聚 生生不息 C. 延续 宽阔 聚集 熊熊不息 D. 延伸 宽厚 聚集 熊熊不息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是何种力量一次次支撑着这个民族从苦难中走向辉煌?答案就是中国精神。 B. 这个民族是一次次凭借何种力量从苦难中支撑着走向辉煌?答案就是中国精神。 C. 是何种力量支撑着这个民族一次次从苦难中走向辉煌?答案就是中国精神。 D. 这个民族是凭借何种力量一次次支撑着从苦难中走向辉煌?答案就是中国精神。 安徽省亳州市第五完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一生“修身”,他做君子、不做小人,成为儒家对后世的遗嘱。只要是中国人,即使有人不通文墨,甚至_____,也乐于被人称为“君子”,而绝不愿意被人看作“小人”。由此,儒家的遗嘱,也就变成了整个中国文化的主要遗嘱。 其实,孔子完整的人生规划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一辈子下来,不但“治国、平天下”的目标自己没有达到,而且讲给别人听也等于对牛弹琴。其十余年奔走于一个个政治集团之间,却无成效。回来一看,亲人的离世使“齐家”也成了一种自嘲。最后,他唯一能抓住的,只有“修身”。因此,他真正实践了、可让别人_____的结论,也只有这一条。( ),没想到,竟变成了终点。不错,做人,是永恒的起点,也是永恒的终点。因为与人人有关,所以能够代代感应,成为有效遗嘱。 做君子、不做小人,这是一种永不止息的人格动员,它使多数社会成员经常发觉自己与君子的差距,然后择善而从,产生对高山景行的向往。人生就是一个不断“修身”、_____人格的过程,而“即时打造、批量生产”的“君子”,肯定_____。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目不识丁 依赖 建造 名不副实 B. 不学无术 依赖 锻铸 名存实亡 C. 不学无术 信赖 建造 名存实亡 D. 目不识丁 信赖 锻铸 名不副实 18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