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787002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教学课件+视频素材

日期:2024-05-2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6次 大小:3559783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9课,北魏,政治,北方,民族,交融
    (课件网)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移风易俗 (汉化) 孝文帝 拓跋宏/元宏 视频导入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十六国北朝时期,北方各族之间斗争与交融的大概脉络;明确淝水之战的时间、背景、经过和影响。 2.了解北魏迁都的目的和意义,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措施和作用。 3.了解自十六国以来北方地区民族大交融的进程。 一、淝水之战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一、淝水之战 1.背景: (1)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 (2)强大后的前秦,疆域东濒大海,南抵汉水,西至龟兹,北达沙漠,与南方的东晋形成了对峙的局面。 水 淮 沘 水 芍 陂 水 淝 洛 涧 水 颖 颖口 洛口 383年 383年 寿阳 寿县 硖石 凤台西南 八公山 前秦军进攻路线 前秦军溃逃路线 东晋军进攻路线 布防线 前 秦 东 晋 淝 水 之 战 示 意 图 时间:383年 交战双方:前秦和东晋 目的: 苻坚南下,企图灭亡东晋,统一中国。 结果: 晋军打败前秦军,苻坚中箭负伤,带领残兵逃回北方。 地位: 是中国古代又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2、淝水之战的概况: 影响: 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相关成语: 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2、淝水之战的概况: 《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 '怃然有惧色。"另见:"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晋书·谢玄传》:东晋时,秦主苻坚率领大军,号称百万,列阵肥水,要与东晋决战。晋将谢玄等以精锐八千涉水进击,秦兵大败。"〔苻〕坚众奔溃,自相蹈藉投水死者不可胜计,肥水为之不流。余众弃甲宵遁。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帅已至,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十七八。" 分析一下淝水之战交战双方胜败的原因。 从前秦方面看: ①军队的民族成分复杂,彼此融合程度不深,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大多数,少数民族不满于前秦氐族贵族的统治,希望秦军失败,秦军中的汉人更是希望东晋的汉族军队获胜;②秦军劳师远征,苻坚骄傲轻敌,指挥失误。 从东晋方面看: ①广大将士在保卫江南、恢复中原的思想激励下,上下一心,士气高昂,团结作战; ②将领足智多谋,临危不乱,指挥得当,根据敌情及时改变方略,适时决战,并坚决实施战略追击,扩大战果,终获全胜。 (1)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消灭秦军主力。 (2)官渡之战:公元200年;曹操打败袁绍。 (3)赤壁之战:公元208年;孙刘联军打败曹军。 (4)淝水之战:公元383年;东晋以少胜多战胜前秦。 微拓展 中国古代(秦、三国两晋南北朝)四次以少胜多的战役 二 北魏孝文帝改革 视频:北魏孝文帝 1.背景: (1)建立政权: 4世纪后期,游牧在阴山地区的鲜卑拓跋部迅速崛起,建立北魏。 (2)统一北方: 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3)面临困难: 当时,北方各族人民长期杂居,民族聚落已不多见。内迁的各族在生产、生活习俗上,与汉族已无明显的差别。而鲜卑拓跋部因内迁较晚,仍保持鲜卑族的习俗,要治理好广大的北方地区困难重重。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汉名元宏,祖籍代郡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鲜卑族。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 北魏孝文常即位时才5岁,由祖母冯太后临朝听政。冯太后进行一系列改革,推动了鲜卑族汉化,促进了民族交融。 太和十四年(490年),孝文帝正式亲政后,进一步推动改革。整顿吏治,设立三长制,实行均田制; 太和十八年(494年),迁都洛阳,全面改革鲜卑旧俗,进行政治改革,镇压反对改革的守旧贵族,处死太子元恂。一系列举动推动北魏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