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803053

核心素养 语文一年级 【知识精讲】词语 歇后语、谚语、俗语、惯用语 课件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45次 大小:565756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核心,词语,用语,俗语,谚语,歇后语
  • cover
(课件网) 【知识精讲】歇后语、谚语、俗语、惯用语 一年级 语文 统编版语文朗读资源 定义:歇后语是由近似于谜面、谜底的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喻性质的口头固定短语。 歇后语常用比喻和谐音两种修辞手法,据此可将其分为 两类:一是喻意歇后语,一是谐音歇后语。 歇 后 语 喻意歇后语,谜面部分是一个比喻,谜底部分是揭示谜面 的含义。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谐音歇后语,它的后一部分是借用同音表达意思。也可以说是一语双关。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定义解读 谚语 定义:谚语是群众口语中通俗精练、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 是智慧和经验的总结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具体分类 哲理类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2.修身类 三人同行,必有我师 3.讽诫类 做人要清白,做树莫弯曲 4.农业类 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5.气象类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6.知识类 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俗语 定义:民间流传的通俗语句。 包含:俚语、谚语及口头常用的成语。 例如:大海里捞针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定义:惯用语是指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用的短语。 大多都是三字的动宾短语,口语色彩浓。 惯用语与成语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惯用语的口语色彩浓,成语的书面色彩浓:惯用语含义单纯,成语含义丰富。 惯 用 语 惯用语的特点: ⑴人们一般比较熟知,比较大众化。 打小报告:比喻背着当事人向上级告发其隐私(通常含贬义)。 ⑵惯用语一般多在口语中运用,用起来自然、简明、生动、有趣。 七大姑八大姨:泛指各种各样的(女性)亲戚。 ⑶惯用语比较短小。 大红人:指受到领导信任、重用的人。 ⑷惯用语是一种固定的词组,比如:“吃大锅饭”、“半瓶子醋”、 “背黑锅”、“穿小鞋”、“磨洋工”等等。 ⑸惯用语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口头创造出来的,表义精炼准确。 当面鼓对面锣:比喻面对面的谈判或交换意见。 ⑹惯用语活泼生动,常用来比喻一种事物或行为,相当于一个词或词组,它的意义往往不能简单地从字面上去推断。 摸着石头过河:比喻在实践中摸索着前进。 ⑺惯用语虽然是一种较固定的词组,但定型性比成语要差些山不转水转:比喻情况总是在变化的,一时不顺利也不必懊恼和悲观。 上台阶:比喻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补充下面的谚语、歇后语。 _____,铁杵磨成绣花针。 补充下面的谚语、歇后语。 _____,铁杵磨成绣花针。 答案: 只要功夫深 歇后语: 十五个吊桶打水———_____ 歇后语: 十五个吊桶打水———_____ 答案: 七上八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