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817844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第3单元 测量 毫米、分米的认识 第1课时 课件+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20次 大小:453026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课件,1课时,认识,分米,毫米
    第三单元 测量 课题 第一课时 毫米的认识 课型 新授课 内容分析 学生以前学过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并且掌握了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在操作中,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了解毫米与厘米的关系。通过用刻度尺测量,使学生直观地体会到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时,就要寻找新的途径,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时目标 知识与能力 引导让学生经历观察、比画、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理解毫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和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 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刻度尺、1分硬币、电话卡、公交卡、医保卡等。 教学媒体选择 PPT 教学活动 提问,师生讨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 1.谈话导入。 师:我们之前学习过哪些长度单位?要精确地测量物体长度,需要什么工具? 指名学生回答,并比画1米有多长,1厘米有多长。 师:请说一说你们是如何测量物体长度的。 回顾测量的方法,重点强调从0刻度开始测量。 2.课件出示习题。 填上合适的数字。 1米=( )厘米 100厘米=( )米 9米=( )厘米 400厘米=( )米 5米=( )厘米 指名学生回答。 3.课件出示教科书P21例1。 师:估一估数学书的长、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厘米。 学生发言,并说一说自己判断的依据。 学生会用一定的标准去估计,例如1拃、铅笔的长度或者目测。 师:估得准吗?下面请大家动手用尺子测量,验证自己估的结果。同时以小组为单位,对测量结果进行交流。 4.师: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该怎么表示呢?能不能用学过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来精确地表示书本的厚度? 用厘米和米作单位太大了,应该用更小的长度单位来表示。 师:这时就要用到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师小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mm)作单位。(教师适当板书)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有目的、分层次地进行铺垫,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测量需求出发,导入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二、自主探究,认识毫米 1.初步认识1毫米。 师:关于毫米,你们知道哪些知识? 学生会有各种各样的回答。对于回答正确的予以肯定,不对的观点要及时评价,有价值的观点可留板书,新课授完后进行分析。 师:观察自己的刻度尺,你能发现什么呢?(同桌交流) 除了以前所学的厘米外,每两个数字之间还有小格子。 师:每个小格子的长度就是1毫米。 课件演示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每一份也就是每一个小格的长度,都是1毫米,毫米可以用mm表示。 师:请同学用手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 学生自行在刻度尺上找出1毫米的长度。 师:谁来说一说你对1毫米的感受? 1毫米很短,比以前所学的最小的1厘米还要短得多。 师:你们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发言,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小组合作,数一数尺子上的刻度几到刻度几是10毫米。 师:用手指点数,好操作吗?为什么手指点数会很困难?有没有更合适的方法帮助我们数一数? 学生通过数10毫米,会发现手指太粗,不好点数。从而想到要用细一点的物体帮助点数。 教师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如用铅笔尖点数。 师:除了刚才大家所数的1厘米之间有10毫米,其他的1厘米里是不是也有10个1毫米呢?请大家在刻度尺上找出另外一个1厘米数一数。 组织学生多次验证,可以个人数或集体数,最后得到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 板书:1厘米=10毫米 1cm=10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