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华师大科学八年级上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 章 8 学科 科学 年级 八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年等降水量线,知道我国降水量分布特点及原因。 2.了解月(年)等温线概念,知道我国夏季普遍高温、冬季北寒南暖及其形成原因。 3.了解我国的雨极和干极、热极和寒极。 4.了解我国东部季风气候、西北部干旱气候的主要特点及成因。 5.知道我国的气候资源对农业生产、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 2.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重点 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 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难点 1.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我国幅员广阔 ,南北纬度跨度广,东西离海远近差距大,地势高低悬殊,气温与降水等方面的气候特点差别显著 分析原因 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了解一个地区的气候,主要从气温和降水等方面分析,了解气温的高低及其季节变化,年降水量的多少及其季节分配,进而寻找原因。 (教材第185页思考与讨论) 解答:(1)我住在南方低纬度、东部近海、平原地区,家乡一年四季的气温没有很大变化,全年暖热,雨水充沛。 (2)我住在北方中纬度、东部近海、平原地区,家乡一年四季的气温有显著变化,夏热冬寒、春暖秋凉;降水较少,夏雨冬干。 (3)我住在山地高原地区,夏季气温较低,全年降水较少。 (4)我住在北方中纬度内陆地区,冬冷夏热,降水少。 (5)我住在北方较高纬度、平原地区,家乡一年四季的气温变化很大,冬季严寒漫长、夏季温暖短促。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一、降水量东南多西北少 1.年等降水量线 在地图上把年降水量相等的各点连接起来的线,叫年等降水量线。 2.年等降水量线的判读 在年等降水量线图上,年降水量不同的地区,用不同的颜色(或深浅)表示,显示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蓝色愈深,表示降水量愈多,绿色次之,黄色则表示降水少,棕色更少。 3.年降水量的分布 年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1)东南多:我国东部、南部近海地区,夏季盛吹来自海洋上的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为我国东部地区带来暖湿空气,形成充沛的雨水,年降水量大于400mm。 (2)西北少:我国西部、北部内陆地区,远离海洋,又有山地、高原阻挡,来自海洋上的夏季风不易到达,缺乏水汽来源,大部分地区降水稀少,年降水量小于400mm,水分蒸发又十分旺盛,成为干旱地区。 (3)影响降水分布的两大因素:季风和海陆分布。 (教材第186页活动) 解答:1.年降水量小于400mm地区的颜色为黄色,颜色愈深,表示年降水量愈少;年降水量大于400mm地区的颜色为绿色和蓝色。 2.(1)我国年降水量大于400mm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年降水量小于400mm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西部。 (2)广州的年降水量多,为1694.1mm;乌鲁木齐的年降水量少,为277.6mm。 (3)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因为东部、南部近海地区,夏季盛行来自海洋上的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为我国东部地区带来暖湿空气,形成充沛的雨水。而西部、北部内陆地区,远离海洋,又有山地、高原阻挡,来自海洋上的夏季风不易到达,缺乏水汽来源,大部分地区降水稀少。 4.我国的“雨极”和“干极” (1)“雨极” ①我国台湾省火烧寮,年平均降水量6557.8mm,1912年曾达8408mm,是我国年降水量的最高记录,是我国的“雨极”。 ②台湾岛北端的基隆港,年平均雨日214天,年平均降水量3200mm,有“雨港”之称。 ③我国西藏雅鲁藏布江下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