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86766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十二课《苏武传》说课稿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6次 大小:1378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第十二,苏武传
  • cover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十二课《苏武传》说课稿 确定目标: 课标摘引: ①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 ②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了解作品的表现手法,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课标分析分解: ①认知行为动词:了解、梳理、感受、品味; ②核心知识名词:意义或用法、语言、表现手法。 《苏武传》是《汉书》中最出色的名篇之一,它记述了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胁利诱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迹,生动刻画了一个“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 本节课我设计的是第三课时,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文言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疏通文意,掌握文言用法的基础上感受人物形象,品味语言,体会表现手法,有自己的体验和思考。 为了表现苏武的性格、气节及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文章在记“行”时又着力于环境及细节的描写。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会作品运用简洁整饬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来突出主题、塑造人物的方法。 3、确定学习目标: ①自学释疑,归纳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 ②诵读课文,体会环境描写、细节描写等表现手法对塑造人物的作用。 ③合作探究,了解苏武的人生经历;学习苏武持节不屈、不辱使命的爱国主义精神。 落实目标: 课文导入: 孔子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确,艰难困苦最见贤良品性,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面对人生穷途危难,是卑躬屈膝还是傲骨在腰,这是一个心灵的抉择。在这样的抉择择面前,仁人志士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怀着虔诚之心,走近苏武,走近这位历尽艰辛却持节不屈的民族英雄。 自学释疑,巩固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的用法 单于壮其节 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壮 空以身膏草野? ?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天雨雪? ?雨:名词做动词,下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者汉匈奴使”。? 子卿尚复谁为乎? ?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被动句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判断句 回顾一、二课时,思考问题 课文记叙了苏武的哪几件事情?表现了苏武的什么品性? 课文先后记叙了苏武的两次自刎、两次反劝降和北海牧羊几件事,表现了苏武坚定的信念、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表现了苏武富贵不淫、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的大丈夫气节。 学生诵读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段落内容 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①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分别表现了他们怎样的性格特征? 卫律:傲慢自大、阴险狡诈,是个卖国求荣的小人。    李陵:李陵和卫律不一样,他不是彻底的卖国之人。他对汉朝还有感情,对自己叛国的行为也深感羞愧,但他意志不够坚定,对国家不够忠诚,因为一己之私背叛祖国而投靠匈奴,而后又后悔不已,说明这个人物的懦弱和意志的不坚定。 作者在这一部分表现人物性格特征时用到了哪些艺术手法,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结合具体的句子) 运用细节描写 详略得当的情节安排 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 次要人物的对比、衬托。? ③拓展延伸:作为一位历尽艰辛却持节不屈的民族英雄,苏武的行为打动和影响了很多人,请试着描述一下你对苏武这一形象的感受。(60字以内) 检测目标(检测反馈): 1、说出下面句子中出现的文言现象 欲因此时降武 单于愈益欲降之 杖汉节牧羊 为降虏于蛮夷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见犯乃死,重负国 2、请说出下列句子刻画人物时用到的艺术手法,并说出它的好处。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