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873576

期末课课复习——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含答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20次 大小:10016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期末,课课,复习,编版,语文,六年级
  • cover
期末课课复习———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与“他喜欢弹琴”意思不一样的一项是(  ) A.难道他不喜欢弹琴吗? B.他喜欢弹琴吗? C.他是喜欢弹琴的。 D.他不能不喜欢弹琴。 2.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是( ) A.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比喻) B.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谷山腰。(拟人) C.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拟人) D.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引用) 3.读句子,你认为与文段衔接最恰当的一组句子是(  )。 当土地表层生长着绿色植物时,它是不可能变成沙漠的。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土地沙漠化的过程。 ①一方面是土壤在直接的风吹日晒下,越来越干燥松散,成为细沙 ②它吹动着细沙移动,使沙漠不断扩大,淹没附近的土地和村庄 ③当地表的植被遭到了破坏,情况就不一样了 ④另一方面没有了树木和植物的阻挡,风就更肆无忌惮 A.③④①② B.①④③② C.③②④① D.③①④② 4.下面画线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盘踞(jù) B.肆虐(nuè) C.擎天(qíng) D.铁锹(qiāo) 5.下列对课文结尾的“青山是不会老的”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青山将会因老人的看护而永远不会荒芜。 B.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生命的意义在青山中得以延续,将随着青山万古长青。 二、填空题 6.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肆虐(nüè) 擎着(qín) B.铁锹(qiū) 记载(zài) C.盘踞(jù) 拐杖(zhàng) 7.读句子,做练习。 (1)风大作时,能逆_____吹牛马使倒_____行,或擎_____之高二三丈而坠_____。 ①在横线上给加点的字注音。 ②解释下面各字在句中的含义。 作:_____ 逆:_____ 擎:_____ 坠:_____ (2)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①“另一种东西”指的是_____。 ②这几句话的意思是:_____。 8.《盼》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3):_____ 第二部分(4~17):_____ 第三部分(18~20):_____ 9.形近字组词 炕_____ 稍_____ 肆_____ 载_____ 坑_____ 梢_____ 律_____ 栽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青山不老》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当地县志记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的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一排三间房,就剩下老者一人。老人每天早晨起来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锨进沟上山;晚上回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六十五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汉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他已经八十一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要接他出去享清福,他不走。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10.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闻。 肆虐———(_____) 风雨同舟———(_____) 11.请采用抓关键信息的方法概括这两个自然段的主要观点:_____。 12.文章引用当地县志的话,写出了_____,衬托了_____,也使作者的叙述更有说服力。 13.选文第二自然段除了介绍了老人单调、简朴的生活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