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880815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5.1 一元一次方程 教案

日期:2024-05-17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0次 大小:4774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
  • cover
5.1一元一次方程 一、学生基础分析 学生在小学期间已学过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质以及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等知识,经历了分析简单的数量关系、并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求解方程、检验结果的过程,对方程已有了初步认识。 二、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寻找等量关系,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相等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同时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的解的概念,并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某个方程的解。一元一次方程是最基本、最简单的一类方程,在数学上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后续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的基础。基于学生对方程理解的前提下,本节课先从猜年龄问题入手,用算术和方程解决这个问题,复习方程的概念,同时明确列方程的关键是寻找等量关系。同时向学生说明对于数量关系复杂的实际问题,用算术方法是不好解决的,因此学习方程是必要的,从而引出本章的主题和本节的主题。通过引导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活动,找到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通过特例分析,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的解等基本概念。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渗透建模思想。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等量关系的分析,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等量关系的有效数学模型。 2、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理解方程解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某个方程的解。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题意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的解的概念。 教学难点:根据题意列方程,由几个特殊方程的共同特点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五、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一:导入新课 问题情景1:观看小视频,你会计算韩博睿的年龄吗? 设计意图:通过猜年龄的游戏,学生既可以用算术方法解决,又可以用方程解决,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相等关系,用字母表示未知数,列出方程,复习小学的方程的概念,同时使学生明确对于数量关系复杂的实际问题,用算术方法是不好解决的,因此学习方程是必要的。从而引出新课: 从本节开始我们系统学习一类最简单的方程:一元一次方程,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解法及其应用。本节课我们来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环节二:探求新知 问题情景2:为美化我们的校园,园丁们种植了一批树苗,其中一棵小树苗高为40厘米。栽种后每周树苗长高约5厘米,小树苗想知道大约几周后它可以长高到1米呢? 文字叙述 等量关系 符号表达 小树苗高40厘米,每周长高约5厘米,几周后长高到1米。 原度+长高=1米 设x周后树苗长高到1米,则40+5x=100 问题情景3:本次数学测验,优秀的同学有12人,比上次测验优秀的人数增加了20%,那么上次测验获得优秀的同学有多少人呢? 文字叙述 等量关系 符号表达 本次数学测验,优秀的同学有12人,比上次测验优秀的人数增加了20% 上次测验人数+上次测验人数的20%=12 设上次测验获得优秀的同学有x人,则(1+20%)x=12 问题情景4:校园的南边是绿茵茵的长方形操场,面积大约是1800平方米,长和宽相差25米,请问这个操场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 文字叙述 等量关系 符号表达 长和宽相差25米 长-宽=25米 设操场的宽为x米,则长为(x+25)米 面积大约1800平方米 长×宽=1800平方米 x(x+25)=1800 问题情景5:甲乙两地相距22km,张叔叔从甲地出发到乙地,每小时比原计划多行走1km,因此提前12min到达乙地,张叔叔原计划每时行走多少千米? 文字叙述 等量关系 每小时比原计划多行走1km 实际速度-计划速度=1km 提前12min到达乙地 计划时间-实际时间=12min 设张叔叔原计划每时行走 x km 原计划 实际 每小时走的路程 x x+1 时间 可列方程为: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问题,分析已知条件,找到等量关系,设出未知数,列出不同类型的方程。一是让学生感受方程是刻画数量之间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