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作者: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定风波》,感受了苏轼疏野旷达的词风,也感受了他弃世归去之情。时隔四个月,学贯儒释道三家的苏轼又会悟出什么道理,又会达至什么样的精神境界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他在游赤壁时写下的《赤壁怀古》。 目录 整体感知 解 题 拓展延伸 课时作业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读懂词意,感受词作的豪放、高古的风格。 2.读懂诗人情感,分析其表现手法。 3.分析、概括苏轼在词中的观点、态度。 解 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词牌名 说明这首词是怀古诗 这首词是苏轼在游览赤壁时怀古有感而作。 1.题目《念奴娇·赤壁怀古》包含哪些信息? 小乔初嫁了 纶巾 樯 橹 华发 还酹江月 整体感知 1.初步感知,诵读全文 (1)字词正音 (guān) (qiáng) (huā) (liǎo) (lǔ) (huán) (lèi) (2)词义辨析 穿空: 纶巾: 樯橹: 华发: 尊: 酹: 吟啸: 芒鞋: 料峭: 萧瑟: 耸入天空。 佩有青丝带的头巾。 船的桅杆和桨,代指曹操水军。 花白的头发。 同“樽”,酒杯。 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吟咏长啸。啸,打唿哨。 用植物的叶或杆编织的草鞋。 形容微微寒冷,多指刚入春时的寒冷。 风吹雨落的声音。 2.文意概括 (1)这首词写了哪些内容? 上阕写江景,联想到英雄人物———周郎(周瑜); 下阕描写了周瑜的形象,和自己早生华发、人生如梦的感受。 (2)上阕写出了什么样的江景?请用四字短语概括,同时谈谈是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 波澜壮阔,雄浑壮美等; 相关词语:大江东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千堆雪 (3)下阕哪些词语写出了周瑜什么样的形象,请用四字短语概括。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意气风发,英姿飒爽; ———英俊儒雅;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年轻有为。 把握情感 1.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苏轼笔下的大江景象蕴含着他什么样的情感? 解读上阙 2.面对这样的情景,苏轼想到了什么? 豪迈、奔放之情 千古英雄人物,豪杰。 3.苏轼专门提到了谁? 周瑜 4.为何苏轼看到大江会联想到这些英雄们?大江这个意象有什么涵义? 流水象征时间流逝,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句,大河则象征历史长河滚滚而去。 解读下阙 1.大家在之前已经明确了周瑜的形象,苏轼为何要用大量笔墨着力刻画周瑜的形象? 周瑜年轻有为、意气风发,而作者却早生华发,这是作者有意用周瑜同自己进行对比。 2.对比目的是什么? 作者是被贬官到黄州,写周瑜是借此悲叹自己怀才不遇,有志难骋。 一反上阕的豪情,作者借描写周瑜的少年得志、年轻有为来对比自己的怀才不遇、有志难骋,抒发自己被贬之后的悲愤之情。 下阙总结 拓展提升 (一)探究上阕表达的思想 大家读出了苏轼的悲愤之情,请带着这种悲愤,再读全诗,体味一下在悲愤背后,还蕴藏着苏轼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1.请大家仔细品位首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注意动词,谈谈这句诗蕴含着哪些信息? 东去,向东流去,象征历史洪流滚滚而去;淘尽,意为洗尽,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意思是“千古英雄都随着历史洪流流去了”。 问题引导: 2.追问:仅仅是英雄其人流去吗? 还有他们的功业。 3.追问:不管多么辉煌的功业,最终都随波而逝,这表现出作者什么样的价值观? 淡看功名的价值观。 小结:由此可见,在遭受到种种打击之后,苏轼已经看淡功名,产生了超脱的想法。 1.这种超脱的想法,在下阕有无体现?请大家自读下阕,寻找文本线索。 ①“人生如梦”除了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有志难骋的悲愤之情外,也照应了上阕“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句,表现出诗人“人生无常”的领悟和对现世功名的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