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088495

第6课 迅速崛起的苏联

日期:2025-10-28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5次 大小:97374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6课,迅速,崛起,苏联
  • cover
课件27张PPT。列宁斯大林第6课迅速崛起的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之路 农业集体化运动一、社会主义工业化之路苏联的成立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2 1922年12月最初入盟的是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苏联的成立苏联国旗苏联国徽友情提示沙俄(1547年—1917年) 苏俄(1917年—1922年) 苏联(1922年—1991年)   根据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以及所学知识,想一想,苏联为什么要制定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理想与目标? 实现工业化是一个国家走向独立和富强的必由之路; 实现工业化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 实现工业化有利于苏联在列强环伺的险恶环境中巩固政权。 …… 阅读课本回答:苏联工业化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建立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苏联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二,欧洲第一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2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之———第聂伯河上的大坝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1930—1940年五国工业增长比较表(%) 苏联为什么能在短短的十年间就能取得工业化如此辉煌的成就呢?说明了什么?1.五年计划的制定2.农业集体化运动为工业化的实现提供了条件3.全国人民的努力…… 说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上的巨大积极作用。  工业化是一个国家走向独立和富强的必由之路。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所走的工业化道路自然也不一样。结合课文,说一说苏联工业化发展道路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重点发展重工业,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如何使广大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如何使农业适应国家工业化的发展,联共(布)确定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 二、农业集体化运动1.目的:适应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需要。2.作用:积极:为苏联工业化的实现提供了条件。消极: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对富农采取消灭的政策,违背了农民自愿加入的意愿,破坏了农业生产力,使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3.新宪法的颁布:        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农民加入集体农庄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达到高潮斯达汉诺夫运动20世纪30年代的斯大林斯大林  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1879─1953),原姓朱加什维利,原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的主要领导人,马克思主义者,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活动家、政治家,此外,斯大林还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的缔造者之一,以及共产主义五大人物之一。(其他四位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以及毛泽东),其所创立的苏联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对20世纪的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苏联宣传画———集体农庄幸福快乐的少女  到1937年,全国基本完成工业集体化,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户,占全国农户的93%,耕地面积达99%,从而使社会主义成份在苏联的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优势。 苏联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建设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因此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就是完美无缺的吗?举例说明。 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党政不分,个人崇拜与家长制作风盛行,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经济上:片面发展重工业,农轻重比例失衡,损害农民利益。忽视市场和价值规律,将一切经济置于行政命令之下,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搞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毛泽东的这段话,揭示了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存在什么问题? 提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