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0900637

人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 第七课 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2) 课件(40张PPT)

日期:2025-04-30 科目:美术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0次 大小:1030730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美术,印象派,人教,40张,课件,走向
  • cover
(课件网) 欢迎大家进入 美术鉴赏课堂 拉斐尔 《椅中圣母》 鲁本斯《劫夺吕西普斯的女儿》 安格尔 《 1.表现的内容; 2.造型 3.色彩 4.表现手法 5.表现技法 欣赏绘画作品的几个方面 米勒《拾穗》 写实 欧洲的19世纪 1801年至1900年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19世纪。这段期间最显著的是西欧与北美因工业革命促成的技术与经济上的进步。连带的,各种自然科学学科,如物理、化学、生物学、地质学等皆逐渐成形,并影响到社会科学(包含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等)的诞生或重塑。但另一方面,这些工业国家透过强大的生产力与武器,成功殖民世界大多数地区,并以倾销的方式破坏许多古文明国度,如中国、印度、土耳其既有的社会与经济体系,造成这些国家被迫走向“现代化”。 从传统走向现代 —印象派与后印象派 印象派,也叫印象主义,19世纪60—9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画派。当时因克劳德·莫奈的油画《日出·印象》受到一位记者嘲讽而得名。 1.什么是印象派? 分组讨论: 对比作品一:印象派画家和巴比松画派及其如米勒一般的画家一样走出画室,注重写生。但不一样的是他们的作品是在室外对照实物完成,而后者是将写生作为采风、收集素材的途径,而后回到画室整理完成创作。那么通过下面的两组作品的对比来讨论印象派画家与其他画家绘画创作的目的是否一样,各自的绘画主题是什么? 我们怎么客观的看待和认识 印象主义呢? 写生 19世纪有更多的画家开始走出画室,歌颂大自然,描绘乡村的美景,在大自然中寻找真实。正因为这样,这些画家也得到了一定的成功,如巴比松画派、农民画家米勒 米勒 (法) 《傍晚的牧童》 柯罗(法)《芒特的嫩叶》 卢昂教堂———黎明 卢昂教堂 卢昂教堂———正午 卢昂教堂———黄昏 卢昂教堂———晴天 卢昂教堂———阴天   这里展示的是壮观的哥特式的教堂景象,强烈的晨光冲淡了它巍峨的身影,高大的建筑结构似乎被浓浓的光色所包裹。笔触厚重、重迭,狂放不羁,光影与色彩成为造型的灵魂,强烈的明暗对比,使哥特式教堂成了一种充满色彩旋律的光色结晶体。 分组讨论: 作品对比二:通过作品对比谈一谈你感觉到印象派画家和传统画家在用色方面有何不同? 作品对比三:通过作品对比谈一谈你感觉到印象派画家和传统画家在造型方面有何不同? 我们怎么客观的看待和认识 印象主义呢? 柯罗(法)《芒特的嫩叶》 莫奈(法) 《草垛》 固有色,就是物体本身所呈现的固有的色彩 环境色 物体表面受到光照后,除吸收一定的光外,也能反射到周围的物体上。 光源色:由各种光源(标准光源:1、白炽灯2、太阳光3、有太阳时所特有的蓝天的昼光)发出的光,光波的长短、强弱、比例性质不同,形成不同的色光,叫做光源色。 色彩中的互补色有红色与绿色互补,蓝色与橙色互补,紫色与黄色互补。在光学中指两种色光以适当地比例混合而能产生白色感觉时,则这两种颜色就称为“互为补色”。 对比色是人的视觉感官所产生的一种生理现象,是视网膜对色彩的平衡作用。指在24色相环上相距120度到180 度之间的两种颜色,称为对比色。 对比赏析 莫奈《持阳伞的女人》 观察印象派和新印象派技法的不同 我们怎么客观的看待和认识 印象主义呢? 技法 修拉 (法国)《大腕岛的星期天下午》 19世纪末法国“新印象派”绘画的代表人物之一 : 1.主题:光色变化(迷恋、研究、表现), 不同物像只是色彩的载体而已; 2.色彩:突破传统的固有色一统画面的局面,通过直接的观察、比较得到更为科学、系统的绘画色彩理论,在绘画中体现了环境色、光源色、条件色、补色关系,对古典油画表现物象固有色来说是科学的进步,可以说是写实绘画的一个重要完善或突破。 3.造型:松动、模糊 4.技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