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949—1956)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署。 1953年3月5日,力主在亚洲向美国示威的斯大林突然去世了。二战结束后一直渴望看到一个和平建设时期到来的多数苏联领导人…… ———《读史求实》 ……马上中止了斯大林几年来一直在推动的进攻性政策,并开始劝告中国、朝鲜和越南,以及其他亚洲国家的革命党,停止武装斗争,尝试着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平共处”。 ———《读史求实》 印 度 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在接见中印两国政府外交谈判代表时,第一次正式而完整地提出了“ ”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内容……对此,印度方面表示认可和接受。 五项原则 杜鲁门:美国的"双管战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①国际:1953朝鲜停战,国际局势缓和 ②中国:即将展开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1953 中印谈判(西藏) 周恩来首次提出? 处理中印关系的原则 1954 中印联合声明 平等互惠改为:? 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 中缅联合声明 / 1955 ?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改为:? / 背景 ①推动了中印、中缅边界问题的解决进程; 意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平等互利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万隆会议 ②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结合表格和教材,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历史意义。 1954年4月周恩来(1898—1976)率团参加日内瓦会议 “一个年轻的红色外交家率领着一批更年轻的红色外交家。” 出席会议的国家有:中、苏、美、英、法、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大韩民国、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哥伦比亚、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希腊、卢森堡、荷兰、新西兰、菲律宾、泰国、土耳其等十九个国家,其中有十四个国家参加了以美国为首的侵朝的联合国军。 从纪录片《1952年国庆》中,人们看到了从世界东方站立起来的新中国人民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一名瑞士记者在报道中说:“当全副武装的中国军队和手捧鲜花的姑娘们,迈着矫健的步伐,跨过日内瓦的银幕时,西方和东方的无冕之王们都情不自禁地一起发出轻轻的赞叹声。” 请推测:日内瓦会议会上会出现怎样的情景? ———《梁山伯与祝英台》 “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南朝鲜 由联合国监督,按大韩民国的宪法在全朝鲜举行选举;在选举前一个月,中国军队全部撤出朝鲜,联合国军队在选举和完成统一后再撤退。 从朝鲜撤出一切外国军队;不能由联合国监督朝鲜的选举,但中国同意对选举进行国际监督;成立中立国监督委员会,对全朝鲜选举进行监督。 中国 请比较中国方案与南朝鲜方案的异同,并据此说明中国的立场。 苏联代表建议发表的宣言草案:“参加日内瓦会议的各国业已同意在等待朝鲜问题最后解决的期间,任何国家不得采取任何可能对维持朝鲜和平构成威胁的行动。与会者表示相信,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为了和平的利益将依照本宣言而行动。” 周恩来:“我提一个两句话的草案:日内瓦与会国家达成协议,他们将继续努力,以期在建立统一、独立和民主的国家的基础上达成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协议。关于恢复适当谈判的时间和地点的问题,将由有关国家另行商定。” 周恩来的提议体现了中国对朝鲜问题怎样的诉求? “维持现状” “继续谈判” 会议期间,周恩来同英国外交大臣举行多次谈判,达成中英两国在北京和伦敦互派代办的建立半外交关系的协议。这也是外交上的一种创举。 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长达8年的殖民战争,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局势。 印 度 苦心孤诣,多次努力,力求达成协议 纵横捭阖,不落窠臼,换来中欧友好 深谋远虑,多方斡旋,终得一致协议 展示了新中国的形象和外交风格,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周全准备,多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