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美版六年级下册第三课《色彩风景》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色彩风景画的基础知识,尝试用色彩的方式画一幅风景画。 2.通过思考、比较、欣赏与讨论的活动,感知色彩风景的画面效果,初步掌握用色彩表现风景的方法。 3.积累色彩知识,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六年级的孩子对周围的客观事物、景象能够进行认真观察、比较,并能发现其中的美。孩子们对美术技法的学习也变得迫切,他们希望通过美术专业知识更好地表现具有主观感受和情感的作品。本课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色彩风景画的基础知识,重点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力,同时学会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创作描绘色彩风景画。教学时应寓景于情,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学生已有的构图和色彩知识的基础,例如:六年级上册的《窗外的风景》一课中学习过风景画的构图知识:三年级上册的《三原色三间色》《四季歌》等课中学习过基本的色彩知识。通过欣赏大师的色彩风景作品,拓展学生视野,帮助学生了解色彩风景的绘画方法与步骤,学习色彩与光的关系以及色彩风景中笔触表达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色彩感觉与表现能力。 2.重点、难点。 重点:充分利用色彩知识创作一幅风景画。 难点:探究色彩风景的表现方法,创作出色彩丰富且具有美好情感的风景作品。 三、新授 1.初步感知色彩 (1)欣赏风景照片 师:我也喜欢旅游。有句话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过,“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ppt),听的我也想仗剑走天涯~!,于是,趁着假期,尽情领略各地的风景。(ppt欣赏图片) (2)解构照片分色块 师:当然,在我的印象深处还有一处风景让我恋念不忘,我使劲地回忆着,却寻找到了这样的画面,变成了几块朦胧的色块,你看到了哪些大色块呢? 远处的树大致是绿色,但是绿色里又有点黄,暖暖的感觉,天空蓝里透着白 中间延伸出来的陆地大致是红棕色,又透着点土黄 近处的水倒影着蓝天、树和陆地的颜色,所以我们可以掺杂着涂 (4)【学生第一次创作】学生尝试用大色块表现风景(四幅图) 师:那么,能不能用我们今天带来的工具和材料来表现这四幅美丽的景色呢?请选择其中一幅,用大色块的方法来试一试。 【评价】:大家来看,这位同学用黄蓝两种对比强烈的颜色来表现了湖光山色,这位同学用蓝绿色表现了郁郁葱葱的田园风光;这位同学,蓝色和白色交织在一起,你为什么这样表现?大家看,加了白颜色以后的天空,给了你什么不一样的感受?是的,更有一种层次感。其实,不光加白,我们直接重一点表现这个蓝颜色,和这边的蓝又有什么区别?(这里的更亮,这里的更暗)在黑色的砂纸上轻重的变化也能体现出丰富的层次感,美术中我们把颜色变深变浅的变化称为明度变化。【出示“颜色”“明度变化”】让我们来试一试。 【学生第二次创作】2min 师:其实,多彩的风景是依靠光线的照射,它让我们感受到更的色彩。 (2)风景照片清晰,局部放大细节,分析“树”上多样的色彩 师: (1)(2)我们来看这些地方,你感受到了哪些色彩?我们如何来表现? 【教师示范】油画棒里其实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不一样的绿,我们可以用浅一点的绿来表现阳光直射的树叶,用较深的绿色···(教师在黑板上的作品示范) (3)你在看看右边这棵树,你又发现了哪些颜色?如果颜色还不够怎么办?如果我要偏黄、偏蓝一点的绿该怎么办呢? 【小结】我们把这种颜色的变化称之为“纯度的变化”【出示“纯度的变化”】 3.用笔触丰富画面展现个性 (1)欣赏画家不同笔触下的树 师:自然赋予了树斑斓的色彩,因此有一位画家就用他的画笔画了他眼中的树,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 师:让我们再来欣赏他另一件作品,这一棵树又给什么不一样的感受?(短短的向上的线条)【出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