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99174

高三生物《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课件

日期:2024-06-16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9次 大小:169870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高三,生物,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课件
  • cover
课件27张PPT。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2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记数尿素的利用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农业氮肥。尿素不能直接被农作物吸收。土壤中的细菌将尿素分解成氨之后才能被植物利用。细菌利用尿素的原因土壤中的细菌分解尿素是因为它们能合成脲酶常见的分解尿素的微生物芽孢杆菌、小球菌、假单胞杆菌、克氏杆菌、棒状杆菌、梭状芽孢杆菌,某些真菌和放线菌也能分解尿素。课题目的①从土壤中分离出能够分解尿素的细菌②统计每克土壤样品中究竟含有多少这样的细菌一.研究思路㈠.筛选菌株㈡.统计菌落数目㈢.设置对照自然界微生物的筛选启示:寻找目的菌种时要根据它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到相应的环境中去寻找。原因:因为热泉温度70~800C,淘汰了绝大多数微生物只有Taq细菌被筛选出来。DNA多聚酶链式反应是一种在体外将少量DNA大量复制的技术,此项技术要求使用耐高温(930C)的DNA聚合酶。方法:(选择培养基) ⑴依据某些微生物特殊营养需求设计 ⑵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没有营养作用,对所分离的微生物无害,但可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 结果:培养一定时间后,该菌数量上升。实验室中微生物的筛选原理: 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等),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所需培养基:①从物理性质看此培养基属于哪类?固体培养基②在此培养基中哪些作为碳源、氮源?碳源:葡萄糖、尿素 氮源:尿素培养基的氮源为尿素,只有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才能分解尿素,以尿素作为氮源。缺乏脲酶的微生物由于不能分解尿素,缺乏氮源而不能生长发育繁殖,而受到抑制,所以用此培养基就能够选择出分解尿素的微生物。培养基选择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的原理1.使用选择培养基的目的是(  ) A.培养细菌   B.培养真菌   C.使需要的微生物大量繁殖 D.表现某微生物的特定性状与其他微生物加以区别 2.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所需要的碳源和氮源分别是( ) A.CO2和N2 B.葡萄糖和NH3   C.CO2和尿素 D.葡萄糖和尿素 3.为培养和分离出酵母菌并淘汰杂菌,常在培养基中加入(  ) A.较多的氮源物质 B.较多的碳源物质 C.青霉素类药物 D.高浓度食盐课堂练习CDC1.间接计数法(活菌计数法) ⑴原理: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所形成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 ⑵常用方法:稀释涂布平板法。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C÷V)×M 其中,C代表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V代表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ml),M代表稀释倍数。统计菌落数目: 注意事项 ①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上进行计数 ②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和准确性可将同一稀释度涂布于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平皿中,培养后计算出菌落平均数 ③统计的菌落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2.显微镜直接计数: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算一定容积里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不能区分死菌与活菌; 不适于对运动细菌的计数; 需要相对高的细菌浓度; 个体小的细菌在显微镜下难以观察;缺点例:统计菌落数目的方法有 (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⑤D①涂布平板法 ②重量法 ③直接计数法 ④生理指标法 ⑤膜过滤法设置对照的主要目的是排除实验组中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设置对照:eg:在做分解尿素的细菌的筛选与统计菌落数目的实验时,A同学从对应的106倍稀释的培养基中筛选出大约150个菌落,但是其他同学在同样的稀释度下只选择出大约50个菌落。分析其原因原因:⑴土样不同,⑵培养基污染或操作失误(或者是混入了其他的含氮物质)小结:通过这个事例可以看出,实验结果要有说服力,对照的设置是必不可少的。方案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